Skip to content

Latest commit

 

History

History
150 lines (103 loc) · 12.4 KB

File metadata and controls

150 lines (103 loc) · 12.4 KB

Java 内存模型

为了更好的理解 Java 是如何实现 按需禁用缓存和编译优化 的,我们首先需要对 Java 的内存模型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Java 内存模型简介

Java 内存模型主要由以下三部分构成:1 个主内存、n 个线程、n 个工作内存(与线程一一对应),数据就在它们三者之间来回倒腾。那么怎么倒腾呢?靠的是 Java 提供给我们的 8 个原子操作:lockunlockreadloaduseassignstorewrite,其操作流程示意图如下:

Java内存结构.png

一个变量从主内存拷贝到工作内存,再从工作内存同步回主内存的流程为:

|主内存| -> read -> load -> |工作内存| -> use -> |Java线程| -> assign -> |工作内存| -> store -> write -> |主内存|

其中,8 个原子操作的详细介绍如下。

Java 内存模型中的 8 个原子操作

  • lock:作用于主内存,把一个变量标识为一个线程独占状态。
  • unlock:作用于主内存,释放一个处于锁定状态的变量。
  • read:作用于主内存,把一个变量的值从主内存传输到线程工作内存中,供之后的 load 操作使用。
  • load:作用于工作内存,把 read 操作从主内存中得到的变量值放入工作内存的变量副本中。
  • use:作用于工作内存,把工作内存中的一个变量传递给执行引擎,虚拟机遇到使用变量值的字节码指令时会执行。
  • assign:作用于工作内存,把一个从执行引擎得到的值赋给工作内存的变量,虚拟机遇到给变量赋值的字节码指令时会执行。
  • store:作用于工作内存,把工作内存中的一个变量传送到主内存中,供之后的 write 操作使用。
  • write:作用于主内存,把 store 操作从工作内存中得到的变量值存入主内存的变量中。

8 个原子操作的执行规则

有关变量拷贝过程的规则

  • 不允许 readloadstorewrite 单独出现
  • 不允许线程丢弃它最近的 assign 操作,即工作内存变化之后必须把该变化同步回主内存中
  • 不允许一个线程在没有 assign 的情况下将工作内存同步回主内存中,也就是说,只有虚拟机遇到变量赋值的字节码时才会将工作内存同步回主内存
  • 新的变量只能从主内存中诞生,即不能在工作内存中使用未被 loadassign 的变量,一个变量在 usestore 前一定先经过了 loadassign

有关加锁的规则

  • 一个变量在同一时刻只允许一个线程对其进行 lock 操作,但是可以被一个线程多次 lock(锁的可重入)
  • 对一个变量进行 lock 操作会清空这个变量在工作内存中的值,然后在执行引擎使用这个变量时,需要通过 assignload 重新对这个变量进行初始化
  • 对一个变量执行 unlock 前,必须将该变量同步回主内存中,即执行 storewrite 操作
  • 一个变量没有被 lock,就不能被 unlock,也不能去 unlock一个被其他线程 lock 的变量

可见性问题 -> 有序性问题

通过上图可以发现,Java 线程只能操作自己的工作内存,其对变量的所有操作(读取、赋值等)都必须在工作内存中进行,不能直接读写主内存中的变量。这就有可能会导致可见性问题:

  • 因为对于主内存中的变量 A,其在不同的线程的工作内存中可能存在不同的副本 A1、A2、A3。
  • 不同线程的 readloadstorewrite 不一定是连续执行的,中间可以插入其他命令。Java 只能保证 readloadstorewrite 的执行对于一个线程而言是连续的,但是并不保证不同线程的 readloadstorewrite 的执行是连续的,如下图:假设有两个线程 A 和 B,其中线程 A 在写入共享变量,线程 B 要读取共享变量,我们想让线程 A 先完成写入,线程 B 再完成读取。此时即便我们是按照 “线程 A 写入 -> 线程 B 读取” 的顺序开始执行的,真实的执行顺序也可能是这样的:storeA -> readB -> writeA -> loadB,这将导致线程 B 读取的是变量的旧值,而非线程 A 修改过的新值。也就是说,线程 A 修改变量的执行先于线程 B 操作了,但这个操作对于线程 B 而言依旧是不可见的

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通过上述的分析可以发现,可见性问题的本身,也是由于不同线程之间的执行顺序得不到保证导致的,因此我们也可以将它的解决和有序性合并,即对 Java 一些指令的操作顺序进行限制,这样既保证了有序性,有解决了可见性。

于是乎,Java 给出了一些命令执行的顺序规范,也就是大名鼎鼎 Happens-Before 规则。

Happens-Before 规则

根据语义,Happens-Before,就是即便是对于不同的线程,前面的操作也应该发生在后面操作的前面,也就是说,Happens-Before 规则保证:前面的操作的结果对后面的操作一定是可见的

Happens-Before 规则本质上是一种顺序约束规范,用来约束编译器的优化行为。就是说,为了执行效率,我们允许编译器的优化行为,但是为了保证程序运行的正确性,我们要求编译器优化后需要满足 Happens-Before 规则。

根据类别,我们将 Happens-Before 规则分为了以下 4 类:

  • 操作的顺序:
    • 程序顺序规则: 如果代码中操作 A 在操作 B 之前,那么同一个线程中 A 操作一定在 B 操作前执行,即在本线程内观察,所有操作都是有序的。
    • 传递性: 在同一个线程中,如果 A 先于 B ,B 先于 C 那么 A 必然先于 C。
  • 锁和 volatile:
    • 监视器锁规则: 监视器锁的解锁操作必须在同一个监视器锁的加锁操作前执行。
    • volatile 变量规则: 对 volatile 变量的写操作必须在对该变量的读操作前执行,保证时刻读取到这个变量的最新值。
  • 线程和中断:
    • 线程启动规则: Thread#start() 方法一定先于该线程中执行的操作。
    • 线程结束规则: 线程的所有操作先于线程的终结。
    • 中断规则: 假设有线程 A,其他线程 interrupt A 的操作先于检测 A 线程是否中断的操作,即对一个线程的 interrupt() 操作和 interrupted() 等检测中断的操作同时发生,那么 interrupt() 先执行。
  • 对象生命周期相关:
    • 终结器规则: 对象的构造函数执行先于 finalize() 方法。

我第一次看到 Happens-Before 规则是在《Java 并发编程实战》这本书上,看的时候很是懵逼,根本不知道这一溜规则是用来干什么的。现在想来,这其实就像是玩推理游戏一样,一般会给定一些一定成立的前提,然后我们根据这些前提再推理其他的结论。而 Happens-Before 规则就相当于这些给定的前提。

由于并发程序执行的过程中,有太多的不确定性了,使得我们很难推断和分析这些跑在机器上的程序,到底是怎么运行的?而 Happens-Before 规则的作用,就是辅助我们推理程序的实际运行的。

就是说,Java 的开发者已经向我们承诺了,Java 严格准守了 Happens-Before 规则中的每一条,至于具体怎么实现的,我们可以不去深究。作为使用这门语言的应用开发者,我们只需知道这些规则是一定成立的,并且通过这些规则能推断、理解程序的运行结果就可以啦。

volatile 的实现原理

这里比较有趣的是有关 volatile 的规则,volatile 变量有以下两个特点:

  • 保证对所有线程的可见性。
  • 禁止指令重排序优化。

我之前一直以为,如果一个变量被标记成了 volatile 变量,那么这个变量的值就不会被加载进线程的工作内存中,而是直接在主内存上进行读写。

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因为这样我们需要为 volatile 变量的读写设置一套特殊的规则,这显然是不合适。即使是 volatile 变量,也是从工作内存中读取的,只是它有特殊的操作顺序规定,使得看起来像是直接在主内存中读写。

Happens-Before 规则中要求,对 volatile 变量的写操作必须在对该变量的读操作前执行,这个规则听起来很容易,那实际上是如何实现的呢?解决方法分两步:

  1. 保证动作发生;
  2. 保证动作按正确的顺序发生。

1. 保证动作发生

首先,在对 volatile 变量进行读取和写入操作,必须去主内存拉取最新值,或是将最新值更新进主内存,不能只更新进工作内存而不将操作同步进主内存,即在执行 readloaduseassignstorewrite 操作时:

  • use 操作必须与 loadread 操作同时出现,不能只 use,不 loadread
    • use <- load <- read
  • assign 操作必须与 storewrite 操作同时出现,不能只 assign,不 storewrite
    • assign -> store -> write

此时,我们已经保证了将变量的最新值时刻同步进主内存的动作发生了,接下来,我们需要保证这个动作,对于不同的线程,满足 volatile 变量的 Happens-Before 规则:对变量的写操作必须在对该变量的读操作前执行。

2. 保证动作按正确的顺序发生

其实,导致这个执行顺序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这个读写 volatile 变量的操作不是一气呵成的,它不是原子的!无论是读还是写,它都分成了 3 个命令(use <- load <- readassign -> store -> write),这就导致了,你能保证 assignA 发生在 useB 之前,但你根本不能保证 writeA 也发生在 useB 之前,而如果 writeA 不发生在 useB 之前,主内存中的数据就是旧的,线程 B 就读不到最新值!

所以,我觉得这句话应当换一个理解方式:假设我是一个写操作,你发生在我之前的读操作可以随便执行,各个分解命令先于我还是后于我都无所谓。但是,你发生在我之后的读操作,必须等我把 3 个命令都执行完,才能执行!不许偷偷把一些指令排到我的最后一个指令的前面去。 这才是 “对变量的写操作必须在对该变量的读操作前执行” 的本质。

volatile 的真实实现

那么 Java 是如何利用现有的工具,实现了上述的两个效果的呢?

答案是:它巧妙的利用了 lock 操作的特点,通过 观察对 volatile 变量的赋值操作的反编译代码,我们发现,在执行了变量赋值操作之后,额外加了一行:

lock addl $0x0,(%esp)

这一句的意思是:给 ESP 寄存器 +0,这是一个无意义的空操作,重点在 lock

  • 保证动作发生:
    • lock 指令会将当前 CPU 的 Cache 写入内存,并无效化其他 CPU 的 Cache,相当于在执行了 assign 后,又进行了 store -> write
    • 这使得其他 CPU 可以立即看见 volatile 变量的修改,因为其他 CPU 在读取 volatile 变量时,会发现自己的缓存过期了,于是会去主内存中拉取最新的 volatile 变量值,也就被迫在 use 前进行一次 read -> load
  • 保证动作顺序:
    • lock 的存在相当于一个内存屏障,使得在重排序时,不能把后面的指令排在内存屏障之前。

这个实现是不是十分的巧妙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