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Latest commit

 

History

History
571 lines (391 loc) · 44.2 KB

TheGreatMechanicalConsensus.md

File metadata and controls

571 lines (391 loc) · 44.2 KB

伟大共识: 机械之心

共识是:所有的参与者,如何就一个问题,达成一致。

过去,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共识主要依靠人的主观能动性,例如诸子百家、宗教、马克思主义等。 然而,信息时代信息爆炸,人类大脑处理能力有限,传统依靠社会讨论的方式难以应对日益复杂的局面,形成有效共识。

此时,“机械共识”应运而生。它不依赖任何人的直接参与,而是通过机器的自动化博弈,形成解决人类文明需求的共识。比特币网络是机械共识的成功案例,它能够自适应成长, 变得更加稳定安全。

这种能够自我进化、适应信息时代的机械共识,被称为“信息时代的伟大共识”,将引领未来社会发展。与日俱增的信息洪流,需要我们创造一个伟大的机械共识来指导人类解决将要面对的科技暴增带来的共识问题。

比特币的精髓在于其自适应机械共识,这类似于人类的“心”,是其控制和运行的核心。 将人类的功能类比于比特币系统,认为:

  • 心相当于自适应机械共识,是控制系统运作的核心;
  • 大脑相当于智能合约平台,负责计算和执行;
  • 感官相当于通信机制,负责信息传递。

以往公链过度追求计算能力提升的趋势,忽视了共识机制的核心地位。就像人类一样, “心”才是决定方向和行动的关键, 而不仅仅是“大脑”的计算能力。 中本聪虽然消失了,但他提出的比特币系统,其核心的“机械之心”——自适应机械共识,仍然在持续运行和演化,引导着整个加密行业的发展。

共识的起源和发展

人类早期,人们为了生存而聚集,形成了基于共同防御、食物分配和劳动分工的原始共识。随着社会发展,社会契约论的出现将共识的形成归结为个人理性、契约精神和规则约束,为现代社会制度奠定了基础。

然而,信息时代的到来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信息洪流,传统的共识方法论已不再适用。于是,机械共识应运而生,它不依赖于人类,而是让机器根据复杂的信息自主形成共识,例如 Bitcoin 网络通过算力竞赛维护系统安全。

机械共识作为一种新兴的共识方式,将在信息时代发挥重要作用,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共识的形成过程

  • 无论是社会共识还是机械共识,都需要一个“最早的约定”作为起点。
  • 社会共识的“最早的约定”往往是隐性的、文化性的,而机械共识的“最早的约定”则是显性的、技术性的。
  • “最早的约定”为共识的形成提供了基础和方向,促使个体或机器朝着共同的目标前进。

社会共识

社会共识的形成是一个动态的、交互的过程,受到价值观、社会规范、社会影响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机械共识

机械共识的形成是预设和自适应调控共同作用的结果。预设的规则和算法提供了基础框架,而自适应调控机制则使得系统能够应对复杂环境,保持稳定运行。

公链的机械共识形成过程

Code:

  • 共识代码: 定义了区块链的底层规则,如共识算法(PoW, PoS等)、区块结构、交易验证规则等。例如,比特币的共识代码规定了挖矿难度、区块奖励等。
  • 业务代码: 定义了区块链的应用逻辑,例如代币的发行、转账、智能合约的执行等。例如,以太坊的业务代码支持了ERC-20代币标准和智能合约功能。

Data:

  • 主要指交易数据 (TX),也包括区块数据、状态数据等。交易数据是区块链的核心,记录了价值转移和状态变化的信息。

客户端(计算):

  • 每个节点都运行着客户端软件,负责验证交易、打包区块、广播信息等。客户端软件包含了共识代码和业务代码的实现。

反馈系统:

  • 经济激励系统是维持公链共识的关键。通过代币奖励、交易手续费等经济手段,激励节点参与共识过程,维护网络安全。例如,比特币的挖矿奖励机制激励矿工竞争记账权,保障了网络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角色:

  • 开发者: 编写和维护共识代码和业务代码,不断改进和升级区块链系统。
  • 共识守护者(矿工/验证者): 运行客户端,参与共识过程,维护网络安全。
  • 数据参与者: 在区块链上发起交易、创建智能合约、参与应用等。
  • 外部调控者: POS 持币人 既可以通过 数据参与者的角色身份调控系统参数。 共识守护者可以通过数据参与者的角色或者 软硬分叉来调控 Code。
Dapp的机械共识形成过程

Code:

  • 激励代码: 定义了Dapp内部的激励机制,例如代币分配、奖励规则、治理机制等。激励代码的目标是鼓励用户参与Dapp的生态建设和发展。
  • 业务代码: 定义了Dapp的具体功能和逻辑,例如游戏规则、交易流程、社交互动等。

Data:

  • Dapp的业务相关数据,例如游戏中的角色状态、交易记录、用户行为数据等。

VM(计算):

  • 虚拟机是Dapp的执行环境,例如以太坊虚拟机 (EVM)。VM负责执行Dapp的代码,处理数据,并维护Dapp的状态。

反馈系统:

  • Dapp的经济激励系统,通过代币奖励、手续费分成等方式,激励用户参与和贡献。反馈系统的设计会影响Dapp的生态发展和用户行为。

角色:

  • 开发者: 设计和开发Dapp,编写激励代码和业务代码。
  • 信任的VM平台: 提供安全可靠的虚拟机环境,保障Dapp的正常运行。
  • 数据参与者: 使用Dapp,参与Dapp的各项活动,贡献数据和价值。
  • 外部调控者: 持币人可以通过数据参与者的角色治理调控 反馈机制参数以及Code。

共识(信任)的传导

人与人之间共识的传导:

法律,合约, 规章制度,意识形态等等传递。

人与机械之间共识的传导:

共识资产化

机械到人: 将机器的运行数据或状态信息转化为可信的数字资产。

人到机械: 持有资产的人通过 Staking/治理等手段参与到机械共识的反馈。

机械与机械之间共识的传导:

1,共享机械共识 Cognito(cybernetics, calculation, Communication) 中的某部分:

通过同步共识状态、代码和数据来实现共识传导。这种方式更加稳定可靠,但效率较低,扩展性也受限。 区块链技术的链式结构确实限制了“共识共享”的效率。

  • 1.1 共享 Cognito 中的cybernetics : 例如: State Channel 或者 Taproot Concensus 中 链上 SPV 节点。 闪电网络或polkadot平行链。
  • 1.2 共享 Cognito 中的 Compute : 例如:没有受共识直接控制的 VM 。 ERC20。
  • 1.3 共享 Cognito 中的 Communication :例如: Bitcoin 中只有通信功能的 UTXO。 BRC20。
2,共识资产化:

两个机械共识的资产 互相自适应 转换。 将共识转化为可交易的资产,通过市场机制进行传导。这种方式更加灵活高效,但也可能带来投机和操控等问题。 关键在于设计合理的传导函数,这需要深入研究市场机制和激励机制。 例如: Bittensor/Tao 的有码共识 通过 Tao 资产 在主网和自适应激励的子网之间互相传导。

机械共识的外部性

机械共识虽然依赖于计算,但并非孤立存在。它需要与外部环境进行互动,才能实现真正的自适应和有效性。 例如: 在比特币中,矿工根据BTC价格调整算力是一种外部反馈机制。

机械共识的物理结构

机械共识 是 一种为了达成特定目标(机械契约),由多个 Agent 通过自适应反馈机制,不断进行 Input/Output 交互而形成的动态系统。

机械契约

这是机械共识的基础,它定义了 Agent 需要遵守的规则、目标和约束条件。可以把它理解为一种规范,规定了 Agent 之间如何交互、如何达成共识。 例如,比特币的 PoW 共识机制就可以看作一种机械契约,它规定了矿工如何竞争记账权、如何验证交易、如何维护区块链的安全。

Agent

Agent 是机械共识中的基本执行单元,可以是任何能够自主性的执行代码、进行输入输出的实体。

Input/Output

Agent 通过 Input/Output 与环境和其他 Agent 进行交互。Input 可以是传感器数据、网络信息、用户指令等;Output 可以是控制信号、数据更新、行为决策等。

自适应反馈机制

Agent 会根据 Input 信息和机械契约的要求,不断调整自身的行为和策略,并通过 Output 对环境产生影响。 这种自适应反馈机制使得机械共识系统能够动态地应对环境变化,并朝着目标方向演化。

Bitcoin 共识

比特币的共识机制巧妙地将算力竞赛与经济激励结合,实现了自我强化和持续增长。矿工们为了获得比特币奖励,不断投入算力挖矿,形成永不停歇的竞争。这就好比一场“无限的算力竞赛博弈”,矿工们激烈竞争,力图在算力角逐中胜出,赢得奖励。

为了维持网络的稳定,比特币网络会根据全网算力动态调整挖矿难度。算力越高,挖矿难度越大,意味着参与竞争的矿工越多,投入的算力也越大,网络的安全性也越高,从而比特币的共识也越强。

这种机制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更多矿工参与 -> 全网算力增加 -> 挖矿难度提升 -> 共识增强 -> 比特币价值提升 -> 吸引更多矿工参与……如此循环往复,生生不息,确保了比特币网络的安全稳定和持续发展。

更重要的是,比特币网络开创性地实现了“机械共识”,即不依赖任何中心化机构或人为干预,完全依靠代码和算法自动运行,实现共识的达成和维护。这是人类文明史上首次出现的可以持续自增长的机械共识,是区块链技术最具革命性的创新。

比特币的共识机制本质上是一场永无止境的算力竞赛。矿工为了争夺比特币奖励,被迫不断投入算力,这使得比特币的共识越来越强大。

机械共识是控制论的分支,Bitcoin 是自适应型机械共识的一个案例。

控制论研究系统(例如机器、生物或社会)的控制和通信,核心思想是反馈,即系统根据自身行为的结果进行调整,最终达到目标或保持稳定。

机械共识可以看作是控制论的一个分支,它研究的是机器系统如何通过相互作用达成一致性。例如,多个机器人如何协作完成一项任务,或者分布式计算机网络如何就某个问题达成共识,都属于机械共识的研究范畴。

比特币网络正是机械共识的一个典型案例。它由大量独立运行的计算机节点组成,这些节点通过预设的规则和协议相互通信,共同维护一个安全的、去中心化的账本。比特币网络的运作机制体现了机械共识的以下特点:

  • 去中心化: 没有中央控制机构,所有节点都参与决策过程。
  • 自治: 系统根据预设规则自动运行,无需人工干预。
  • 一致性: 所有节点最终会就账本状态达成一致。 比特币网络中的一些具体机制,例如工作量证明(PoW)、难度调整机制等,都是为了实现机械共识而设计的。这些机制确保了比特币网络能够在没有中央协调的情况下,安全、稳定地运行。

总而言之,机械共识是控制论的一个重要分支,而比特币是机械共识的一个成功应用案例,它展示了机器系统如何在没有中央控制的情况下实现自我组织和协同工作。

Bitcoin 的自适应机械共识表达了 维纳控制论的核心: 自组织系统、非线性系统和对生命本质三者的高度统一

维纳的控制论核心思想——自组织系统、非线性系统和对生命本质的探索,与比特币的运作机制紧密相连。比特币的去中心化、共识机制和自适应性,体现了自组织系统的特点;其网络效应和涌现行为,也呈现出非线性系统的复杂性。

更进一步, “机械共识” 正是维纳所提出的三者的统一的机械表达。 比特币网络的运作机制, 完美体现了自组织系统、非线性系统和对生命本质的探索这三者的高度统一。

将比特币视为“机械生命”,意味着比特币网络以“机械共识”为灵魂, 拥有类似于生命体的自我意识和进化能力,并开创了一种去中心化、透明和安全的价值转移方式,对人类信息文明发展意义深远。

为什么只有 Bitcoin 共识是自适应增长的?

比特币的共识机制具有独特的自适应增长特性,这意味着其安全性能够随着算力增长而动态提高。这与其他加密货币的共识机制形成了鲜明对比:

  • PoS机制: 如以太坊,其安全性依赖于质押的代币数量,由于代币总量有限,安全性存在上限。
  • 其他PoW机制: 类 BTC型 PoW机制下,马太效应导致强者愈强,弱者越弱。比特币凭借先发优势和网络效应,赢得算力竞争,其PoW机制更具自适应性。其他山寨币缺乏优势,算力被比特币挤压,难以实现PoW机制的完全“自适应”。

比特币的自适应增长特性源于以下因素:

  • 算力与难度动态调整: 难度根据算力变化进行调整,保证网络安全和稳定。
  • 矿工逐利性: 更高的算力带来更高的收益,激励矿工持续投入。
  • 减半机制: 控制比特币产出,推高价格,进一步激励矿工参与。
  • 中本聪将摩尔定律与减半机制相结合,可能是为了实现长期可持续性和保障网络安全与去中心化。

Bitcoin 自适应机械共识的 表达

UTXO 载体
Script: 堆栈式语言的表达
状态变更

如何使用Bitcoin 的自适应共识

  • 案例1 中本聪设计的 时间戳系统,用于记录和验证交易,防止双重支付。该系统依托比特币的共识机制保障安全,未来有望应用于更广阔的领域。
  • 案例2 中本聪设计的 BTC cash 激励系统,为世人所熟知的 BTC。
  • 更多案例:结合Bitcoin UTXO账户模型, 共享BTC共识安全来拓展 应用。

机械共识的用途探索

机械共识的目的是解决分布式信任问题。

区块链技术的核心价值在于“机械共识”,其能够解决分布式信任问题。

涌现型商业 (机械共识的天然商业模式)

涌现商业是指利用涌现性原理构建和运营的商业模式,它强调去中心化、自组织和网络效应,通过个体之间的互动和协作,产生新的价值和机会。

涌现原理

在复杂系统中,大量简单个体通过相互作用,能够自组织形成具有全新性质的整体,这种整体的性质是单个个体所不具备的,也无法简单地从个体性质推导出来。

涌现原理的关键特征:

  • 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涌现出的整体具有新的性质和功能,超越了个体简单相加的结果。
  • 自组织: 个体之间无需中央控制,就能通过局部互动形成有序的整体结构。
  • 不可预测性: 涌现出的整体性质往往难以事先预测,具有 surprise 和 novelty。

涌现原理的例子:

  • 生命: 由无生命的原子和分子构成,但生命体展现出复杂的结构、功能和行为,例如新陈代谢、繁殖和意识。
  • 意识: 由大量神经元相互连接和作用产生,但意识体验无法还原为单个神经元的活动。
  • 社会: 由个体组成,但社会作为一个整体,拥有文化、制度、经济等超越个体的特征。
  • 鸟群: 每只鸟遵循简单的规则飞行,但整个鸟群呈现出复杂的、不断变化的队形。
  • 蚁群: 单个蚂蚁能力有限,但蚁群能够协作完成复杂的任务,例如筑巢、觅食和防御。

涌现原理的应用:

  • 人工智能: 例如,人工神经网络通过模拟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和互动,实现学习和智能行为的涌现。
  • 复杂系统研究: 例如,研究生态系统、社会系统、经济系统等复杂系统的行为和演化规律。
  • 组织管理: 例如,构建自组织团队,激发员工创造力和协作精神。
涌现商业也叫 Agent 商业。

涌现商业的特征:

  • 自下而上的组织结构: 没有中央控制节点,权力和决策分布在各个参与者手中。
  • 动态演化: 商业模式随着参与者互动和环境变化而不断演变。
  • 适应性强: 能够快速响应市场变化和用户需求。
  • 创新驱动: 参与者之间的互动和协作促进新想法和解决方案的涌现。
  • 社区驱动: 参与者拥有 ownership,积极贡献和维护生态系统。

涌现商业的例子:

  • 去中心化金融 (DeFi):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金融应用,例如去中心化交易所、借贷平台等,用户可以直接进行点对点交易,无需 intermediaries。
  • 创作者经济: 创作者通过在线平台 (YouTube, Twitch, Patreon 等) 直接与粉丝互动,并通过内容创作获得收益。

涌现商业的优势:

  • 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 去中心化可以减少中间环节和 bureaucracy,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
  • 促进创新: 开放性和协作性可以激发 creativity 和 innovation。
  • 增强韧性: 分布式结构使其更能抵御风险和冲击。
  • 赋能个体: 让个体拥有 greater autonomy 和 ownership。

涌现商业的挑战:

  • 难以预测和控制: 涌现性使得发展方向难以控制和预测。
  • 治理复杂: 需要新的治理机制来协调参与者和维护系统稳定。
  • 安全和信任问题: 去中心化环境中需要 robust 的安全和信任机制。

构建涌现商业的关键:

  • 设计有效的激励机制: 鼓励参与者积极贡献和合作。
  • 建立透明和可信的规则: 确保公平性和可持续性。
  • 培育社区文化: 增强参与者归属感和责任感。
  • 利用技术平台: 提供便捷的沟通和协作工具。

涌现商业代表了未来商业发展的一种趋势,它将重塑价值创造和分配的方式,并为企业和个人带来新的机遇。

机械共识的用途:

  • 保障资产安全:通过去中心化的方式保障资产安全。
  • 去中心化治理:构建去中心化的治理体系,例如 DAO,用于管理和运营各种项目和组织。
  • 控制 AI 等新科技:避免 AI 等新科技被少数人控制,保障人类安全。
  • 解决信息信任问题:解决信息爆炸时代的所有信息信任问题,例如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等。

机械共识的应用范围远不止于资产安全,还可以用于保障人类命运和文明安全。

如何创造更多的自适应(类Bitcoin共识)的机械共识。

中国的勾三股四弦五 和勾股定理的区别

“勾三股四弦五”和“勾股定理”都描述了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但前者只是后者的一个特例。勾三股四弦五用具体数字表达,是经验法则; 勾股定理用数学公式表达,是普遍规律,有严格的数学证明。勾股定理应用更广泛,是几何学基础,影响了代数学、三角学等领域发展。

通过研究比特币这个“特例”, 发现更普遍的自适应机械共识的“勾股定理”

将比特币的 PoW 共识机制类比为一组特定的勾股数,其“自适应”特性则是这组数字背后隐藏的规律。 我们希望通过研究比特币这个“特例”, 发现更普遍的自适应机械共识的“勾股定理”, 即找到一个通用的函数或机制,能够指导我们设计出更多具有自适应性的去中心化共识系统。 这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区块链技术, 构建更加安全、可靠、高效的去中心化应用, 推动区块链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创新和发展。

如何设计自适应的机械共识

1 改良当下的 POS (参考 BEVM的代币经济模型设计哲学)
  • 双代币 PoS 驱动模型,旨在解决传统 PoS 系统中算力增长受限的问题。引入比特币作为算力来源,与 BEVM 代币构成双代币系统。通过状态通道技术,将比特币接入 PoS 矿池节点,实现算力增长。 与传统的POS模型相比做了两大改进。其一: 突破算力瓶颈:利用比特币持续增长的特性,为系统提供无限算力。 其二: 增强系统安全性:借助比特币网络的安全性,提升系统安全等级。
  • 概率型 POS 共识机制 为了解决传统 PoS 系统中收益分配不均的问题,该方案提出了一种概率型 POS 共识机制。 核心思路: 借鉴比特币 PoW 的概率模型,引入类似“彩票抽奖”的机制,使所有参与者,无论其质押代币数量多少,都有机会获得区块奖励。 优势: 更加公平:打破“富者愈富”的马太效应,为小额质押者提供更多机会。 激励参与:鼓励更多用户参与质押,提高网络的去中心化程度。 挑战: 收益不稳定:奖励分配的随机性可能导致收益波动较大。 安全性:需要设计安全的随机数生成机制,防止被操控。 总结: 概率型 POS 为解决 PoS 收益分配问题提供了一种新思路,有助于构建更加公平的区块链网络。 传统 POS 与概率型 POS 对比
机制 描述 优势 劣势
传统 POS 质押奖励按质押代币数量比例分配,质押越多,获得的奖励越多。 奖励可预测且稳定。 系统偏向于拥有更多代币的用户,导致财富集中。
概率型 POS 质押奖励基于概率模型分配,类似于 PoW,即使质押少量代币,也有机会获得奖励。 系统更加公平公正,每个人都有机会获得奖励。 奖励不太可预测,可能不太稳定。
  • 通过引入 BTC 消耗模型,可以使双代币 POS 模型更接近 POW 机制,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系统的可持续性和 BTC 的价值。在 BTC 质押提供算力的同时,引入消耗机制,并通过 BTC 和 BEVM 自动 Swap 算力调节器来调节 BTC 的消耗速度。
2 改良当下的 POW
3 创造新类型的自适应机械共识

机械共识带来的 镜像时代

互联网产品主要满足人类的基本功能需求,而自适应的机械共识则能解决人类在安全和信任方面的能力需求。例如,比特币的共识机制保障了资金安全。

人类的生命安全比财产安全更需要这种能力。自适应的机械共识未来可以应用于医疗数据、器官捐献、AI等领域,保障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从而更好地保护人类的生命安全。

自适应的机械共识可以满足人类对安全和信任的需求,并且在保障人类生命安全方面具有巨大潜力。

区块链的安全性、去中心化程度都取决于它的“自适应机械共识能力”

区块链的安全性与其自适应的机械共识能力直接相关,共识能力越强,安全性越高。去中心化程度也由这种能力决定,能力越强,越去中心化。没有机械共识,就意味着中心化。

因此,缺乏机械共识的Layer2产品本质上是中心化的商业产品,例如Coinbase的Base链,这类产品得依赖于中心化产品的打法去获得传统商业上的成功。

Bitcoin拥有最强的自适应机械共识能力,所以它是最去中心化、最安全的区块链。

普适的机械共识

将比特币的 BFT 容错强一致性共识机制与 ChatGPT 等神经网络的优化迭代自适应 AI 机制进行了类比,并试图用 Agent 来抽象表达它们。

特征 比特币的机械共识 ChatGPT 的机械共识
Agent 矿工 神经网络节点
目标 最大化自身收益 (挖到更多比特币),维护网络安全 最小化损失函数,提高模型预测准确性
信念 相信比特币网络的规则和价值,相信 PoW 难题的解是有效的 根据输入数据和权重,对输出进行预测
行动 监听交易,打包区块,解决 PoW 难题,广播区块 接收输入数据,计算输出,传递输出,调整权重
交互方式 间接交互 (通过广播交易和区块) 直接交互 (通过连接和权重)
共识结果 确定唯一的区块链 得到优化后的神经网络模型
容错性 BFT 容错,可容忍一定比例的恶意节点 对噪声数据和错误样本的鲁棒性
自适应性 通过难度调整机制实现 通过模型的学习和调整实现

共识场:描述人或机械之间信任传导的理论模型。

当前的信任体系存在着明显的割裂,如同孤岛般各自独立。机器共识的离散性导致效率低下,阻碍了价值和信息的自由流动。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提出构建一个“共识场”。 它将如同物理场般,将不同的共识主体连接起来,实现信任的连续传导。 设想一下,人与人之间、人与机器之间、机器与机器之间,甚至AI agent都能在这个场域中无缝互动,信任如同电流般自由流动。 这将打破现有的信任壁垒,催生出一个更高效、更安全、更可信的世界。 共识场将是连接信任的桥梁,推动社会迈向新的发展阶段。 举个用例: 人/Ethereum/Bitcoin/CRV 都有自己的共识, Ethereum/Bitcoin/CRV 等机械共识 和 人之间的社会共识 通过共识资产化的方式进行共识传导。 而 Ethereum/Bitcoin/CRV 共识之间 是相互割裂的,我们需要把这些割裂的共识给 桥接起来,从而让一个一个割裂离散的共识 变成 一整套 连续的共识,从而形成一个共识场,进而达到 纳什均衡的最优 信任路径,把信任之间的内耗限制到最小。

文外思考,休闲片刻

八卦:自私偏执的中本聪如何随意设计的Bitcoin。

1 中本聪是一个热爱生活,更喜欢和人打交道。

原因: 设计Bitcoin 的所有参数都是 十进制的,而不是 二进制的。十进制是面向人类最易识别的数字表达形式。

  • 出块时间: 10分钟
  • 减半周期: 4年
  • 难度调整: 2周
  • BTC总量: 2100万
  • 比特币区块链的创世区块中,隐藏了一段文字信息:“The Times 03/Jan/2009 Chancellor on brink of second bailout for banks”。 这段文字似乎在暗示比特币的诞生与当时的金融危机有关, 也许中本聪是一位关注社会经济问题的人,社会经济和生活更相关。

八卦的内容纯属于娱乐,开心一刻

2 中本聪或许怀着改变世界的“偏执”,设计比特币及其激励机制,是为了构建一个强大的去中心化自适应共识系统,最终解决社会共识问题。

中本聪的名言“我们不会在密码学中找到解决政治问题的办法,但我们可以在军备竞赛中赢得一场重大战役”, 揭示了他创造比特币的深层动机:通过密码学构建一个去中心化的共识系统,以此来应对传统金融和政治体系的中心化弊端。 比特币不仅仅是一种数字货币,更是一场社会实验。中本聪将挖矿比喻为“军备竞赛”,巧妙地利用经济激励引导矿工维护网络安全,形成强大的、自适应的机械共识机制。他希望通过这种机制解决社会共识问题,甚至触及政治领域,为人类社会治理提供新的可能性。

3, 中本聪创造 #比特币 的动机是解决互联网信息爆炸带来的分布式信任问题。

阐释:

  1. 信息爆炸与信任危机: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信息爆炸,海量的信息充斥网络,真假难辨。人们难以确定信息的来源、真实性和可靠性,这导致了信任危机。传统的中心化机构,如政府、银行等,在维护信任方面效率低下且成本高昂,难以应对信息爆炸带来的挑战。

  2. 分布式信任的需求: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需要一种去中心化的、无需依赖第三方机构的信任机制来保障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这种机制需要能够在分布式网络中建立共识,确保所有参与者对信息的真实性达成一致。

  3. 比特币与机械共识: 中本聪创造比特币正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比特币通过构建“去中心化的自适应机械共识”机制,利用密码学和博弈论等原理,实现了无需依赖中心化机构的分布式信任。

    • 去中心化: 比特币网络没有中心化的控制机构,所有节点都是平等的,共同参与维护网络的运行。
    • 自适应性: 比特币的机械共识能够根据网络情况进行自我调整,例如动态调整挖矿难度,以保持网络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 机械共识: 通过矿工的算力竞争和共识算法,确保所有节点对交易信息达成一致,保障了信息的真实性和不可篡改性。
  4. BTC 作为激励: 为了激励更多人参与构建和维护这个去中心化的共识系统,中本聪设计了 BTC 作为奖励。BTC 的价值随着参与者数量的增加而不断提升,这形成了一个正向循环,促进了机械共识的不断强化。

  5. 超越资产安全的应用: 虽然比特币目前主要应用于保障资产安全,但其背后的“机械共识”机制具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正如材料中提到的,机械共识可以用于去中心化治理、控制 AI 等新科技,甚至解决所有信息的信任问题,保障人类文明安全。

总结:

中本聪创造比特币的初衷正是为了应对互联网信息爆炸带来的分布式信任问题。比特币的“机械共识”机制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案,其应用前景远不止于资产安全,未来有望在更广泛的领域发挥作用,构建一个更加可信、安全的信息社会。

辩证的看待加密行业,怀着知行合一的态度去探索整个信息行业

今天在中本聪大学读 Bitcoin 白皮书,看到中本聪描述了用 CPU 算力竞赛来维护一个时间戳系统。 这时,中本聪错了:因为时代的局限性,下文不足,所以他才在白皮书写 CPU 的公平算力竞赛。 和当下的下文至少有两点冲突:

  • 挖BTC矿的算力基本不是CPU;
  • 也不是点对点的 CPU竞赛挖矿,而是垂直地成为了矿池集中代理的算力模式。 中本聪没有明白的原因是没有下文。 如果现在的中本聪还在,肯定会对之前的白皮书做更多的修订。

这时候我又想到了,为什么整个加密行业创业圈都陷入了 @VitalikButerin 的加密货币金融陷阱? 因为整个行业都停留在 VB 从2014年定的一些方向,比如转PoS 和 Sharding, 所以整个行业都出现了大量的PoS 链和 Layer2 。 而一旦落地了,大家看明白了, 大家就觉得很多事情证伪了。 比如:

  • 当下的PoS ,即使强如 ETH 的PoS 也是无法做到自增长的。 因为 ETH 的PoS 是通过质押 ETH 来维护网络安全的, 而能维护网络安全的可质押 ETH 是有限的,这种逻辑不可能创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自生长自适应的共识系统。 换句话说:价格不能一直涨。

  • 当下 ETH 和ETH Layer2的状态计算和变更全在 L1 的链上全局状态树上。 如果基于一个状态计算/变更全在 L1 上的全局状态树去做 sharding, 基本是一个死胡同,而 Layer2 的做法只会分散整个链的注意力。 整个事情的问题核心关键不在 Layer2 的技术,而是在 ETH 网络本身:本身的全局状态计算和Account Nonce++ 模型限制了 sharding。 而解决 ETH sharding 的问题 是 Gavin Wood 的Polkadot 做得最好。 因为Gavin Wood 和 VB是在同样的时间进入加密圈做事情的,他不会完全掉入 VB 陷阱, 所以他用共享共识安全的方式改造了 ETH 的世界状态树计算来做了并行运算的 sharding。 该模型虽然没有太大的成功,但至少比当下的 Layer2 去扩容 ETH 的方案强, 因为这更接近进行 ETH Sharding 问题的关键点: 改造世界状态树。 但 Gavin wood 的上文还不足够强,所以导致 Polkadot的性能提升也只是在 Ethereum网络的基础上稍微成倍数的改进,没有质的飞跃。 如果他站在 Bitcoin 创造时中本聪的上文来做 sharding,就不会遇到该问题。 因为 Bitcoin 的无状态计算的 UTXO 账户模型的计算是在链下的,天然可以进行无限的并发,而 闪电网络产品的落地是 bitcoin 无状态计算UTXO模型下的无限并发能力的一个落地实践。

类似的这样问题的出现是因为整个加密行业陷入了 VB 带来的思想误区(即VB陷阱,行业以 VB 开始作为行业的起点的上文探索,叫为 VB陷阱)。没有在 VB 之前的上文,加密赛的上文在VB 进圈前已经开始很久很久了。大家稍微动点脑子,回到中本聪开始的上文,甚至回到二战时,图灵计算机理论和香农信息论的时代,上文就会更足够了。

所以上下文是认知高低的核心。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是一种 执行态度,一种努力去获得更多 的上下文来充实自己从而提高认知的态度。

区块链: 一场认知革命

中本聪和比特币的出现,不仅颠覆了金融,更带来一场认知革命。它将时间从权威定义转变为去中心化的共识,将真理从“先知”手中解放,回归客观规律。

区块链技术挑战了传统世界的中心化模式,其去中心化、透明、客观的特性与依赖权威和经验预测的传统世界格格不入,这也是区块链难以融入传统世界的原因。

但区块链的未来充满希望。它鼓励我们放弃对权威的依赖,拥抱去中心化思维,积极探索区块链应用,并参与到对真理的探索和世界重塑中。

中本聪和比特币为我们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让我们拥抱这场认知革命,共同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区块链:Bitcoin 的万千相中的其中一相

比特币的解释远不止区块链技术一种,区块链只是通过 Block + Chain的 数据结构来解决拜占庭将军问题的一种方案。研究比特币,应该避免局限于此,要从更广阔的视角理解其丰富的内涵。

Bitcoin 是什么?

Bitcoin 是中本聪在解决中本聪问题的过程中 设计的一个基于coin 用例的系统。

中本聪问题是什么?

“中本聪问题”的核心是探寻中本聪创造比特币的深层动机和逻辑。

中本聪并非仅仅为了创造一种数字货币,他的目标远大而深刻:解决信息时代日益严重的分布式信任问题。在信息时代,我们依赖于各种网络和计算机系统进行数据通信和处理,但这些系统存在着信息泄露、篡改等风险,使得信任变得脆弱。

中本聪最初的构想是建立一个去中心化的银行或信任体系,但由于实现难度较大,他最终选择了从更可行的路径入手——创造一种去中心化的货币,即比特币。

比特币的诞生并非偶然,它根植于比特(Bit)理论。信息时代的一切信息都由0和1组成,而这些比特在传递和处理过程中存在着信任问题。中本聪巧妙地利用密码学和分布式账本技术,确保了比特信息的可靠传递和存储,从而构建了一个去中心化的信任体系。

从更深层的角度来看,中本聪问题也与维纳的控制论和信息论密切相关。维纳曾指出,机器通信与人际通信存在着本质区别,机器通信更容易受到干扰和攻击,因此需要建立新的信任机制。比特币的出现,正是对这一问题的回应。

总而言之,“中本聪问题”关乎信息时代的信任危机,关乎比特世界的安全和稳定。比特币的诞生,不仅为解决分布式信任问题提供了一种方案,也启发了人们对信息时代社会组织和治理模式的深刻思考。

“能力型”代码 和 “功能性” 代码的 价值差异

十年前,我还在摩托罗拉工作,那时华为提出程序员每天写7行代码的要求,我由此计算出一行代码的价值约为100元。 我对比特币代码进行研究后发现,其代码单价远高于传统互联网程序员所写的代码,于是我决定转型进入比特币开发领域。

如今,我发现比特币的代码单价已高达2000万美元一行,这让我深刻理解了比特币代码为何如此昂贵,而传统程序员的代码却如此廉价。

我认为,根本原因在于比特币代码具有“成长生命力”和“能力”,它表达的机械共识是一种自适应增长的“能力型”产品,具有不可复制性。 相反,传统互联网代码是“功能性”代码,仅仅是为了解决特定需求的简单逻辑,易于复制。

总结: 比特币代码价值昂贵,源于其内在的“成长生命力”和“能力”。 比特币代码表达的机械共识,是一种自适应增长的“能力型”产品,不可复制。 传统互联网代码是“功能性”代码,是为了解决需求的简单逻辑,可复制性强,价值相对较低。

Cognito(cybernetics, calculation, communication) 设计哲学

图灵通过假设人是机器, 抽象出图灵机来设计计算机。 我们在图灵的基础上,再细分一下人的抽象,来指导我们设计 Bitcoin 新范式。 即把人的功能拆分成 三元组: Human(Heart for cybernetics, Brain for calculation, Senses used for communication.)。 按照硬件和软件的概念,再给人 的功能拆分为:

  • 硬件: Human(Heart, Brain, Senses)
  • 软件: Human(cybernetics, calculation, communication)

好,到这一步,我们就可以用以上的逻辑来分析 加密世界的公链, Coin,智能合约(Token), UTXO(BRC20/RUNES)了。

我们先把 Bitcoin 等公链 对比为 人,我们再按照我们拆分的 人的三元祖 设计哲学来一一分析以上问题。 因为 Bitcoin 等公链 都可以看作一台独立 的 mechanical。 mechanical 对比于 Human。推出 mechanical 的三元组,mechanical 的硬件和软件。

  • 硬件: mechanical(consensus, VM, Input/Output)。
  • 软件: mechanical(cybernetics, calculation, communication)。

我们用以上方法再来分析 对比 Coin, ERC20, BRC20 三种大家最直观的现实现象。

  • Coin 同时拥有 机械三元祖中的 Cognito(cybernetics, calculation, communication)。
  • ERC20 拥有三元祖的其中两个,即(calculation, communication), 不受 用于 cybernetics 的 共识来控制。即 ERC20 没有 心,或者说ERC20 不受链共识保护来信任,ERC20 还是受信于 人,社会共识来保护的ERC20 。
  • BRC20 只拥有 三元祖中的1个,即 Communication。 但BRC20 的 Communication 是所有 公链中最安全可信的,因为这是基于的 #Bitcoin 网络。
  • UTXO 目前只有 Communication 的功能。

我们把 以上 机械之心的三元组理论命名为: Cognito 三元组理论, 也叫:Cognito(cybernetics, calculation, Communication)

以上有推导 过 Cognito 三元组的重要程度依次排名是: cybernetics > calculation > communication 。 当然有点参考人: 心的控制 > 大脑的计算 > 感官的通信。

连续可传导的机械之心。

ERC20 token 本身缺乏机械之心,仅仅依靠智能合约平台的计算能力,无法实现真正的自主性和适应性。VEE 模型等尝试虽然为 ERC20 token 引入了部分机械之心的功能,但由于受限于智能合约平台的离散性,其效果仍然有限,难以构建出真正强大的机械共识。

连续可传导共识的优势

相比于在离散的智能合约平台上重新构建机械共识,连续可传导共识能够更好地利用链本身的共识机制,实现更高效、更稳定的共识传递。

如何实现连续可传导共识?

基于机械之心三元组理论(Cognito 三元组理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 信息感知: 设计感知模块,使机械之心能够实时感知链上状态、交易信息、网络环境等关键数据,并将其转化为可理解的信息。
  • 价值判断: 建立价值判断模块,根据感知到的信息,评估不同行为的价值和风险,并做出决策。
  • 行为执行: 设计行为执行模块,将决策转化为具体的链上操作,例如参与共识过程、调整激励参数、执行治理规则等。

纳什均衡博弈的作用 纳什均衡博弈可以作为构建连续可传导共识的重要工具。通过设计合理的博弈规则和激励机制,引导参与者理性行动,最终达到系统最优状态,实现分布式信任。

什么是 Agent ?

Agent是能够自主决策和行动以达成目标的计算实体,就像比特币/以太坊中的节点一样,它们共同协作以实现系统目标。

一个名为面向 Agent 编程 (AOP) 的新计算框架。让我们分解一下关键概念:

1. 面向Agent编程 (AOP)

  • AOP 是面向对象编程的一种特殊形式。在面向对象编程中,您拥有带有数据和方法的“对象”。AOP 通过创建更自主并具有“心理状态”的“Agent”来进一步推进这一点。

2. 心理状态

  • AOP 中的Agent具有心理状态,包括:
    • 信念: Agent认为对世界是真实的事情。
    • 决定: Agent做出的选择。
    • 能力: Agent可以执行的操作。
    • 义务: Agent做出的承诺。

3. 正式描述

  • Agent的心理状态使用认知逻辑(知识和信念的逻辑)的扩展来正式描述。
  • 此扩展包括表示时间的方法以及义务、决定和能力的运算符。

4. Agent程序

  • Agent由包含用于通信的原语(基本指令)的程序控制。

5. 通信和言语行为理论

  • 通信原语的灵感来自言语行为理论,这意味着它们按其执行的操作类型(通知、请求、提供等)进行分类。

6. Agent解释器

  • 是执行Agent程序并管理其交互的程序。

总结

一种新的编程方式,其中的程序更像是具有自身信念、目标和相互交互方式的独立Agent。此框架在人工智能、多Agent系统和其他需要自主行为的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

Agent 的自主性 和 多Agent组成的机械共识系统的自适应性之间的关系

  • Agent 的自主性: 每个 Agent 都能独立地感知环境、做出决策并执行行动,不受其他 Agent 的直接控制。 这是构成自适应系统的基础。
  • 机械共识系统的自适应性: 由多个自主 Agent 组成的系统,能够通过相互作用和信息交换,对环境变化做出动态调整,从而实现整体目标。
  • 分布式 IO 反馈调节: Agent 之间通过分布式 IO 进行信息传递和反馈,例如比特币中的区块和交易信息,从而实现系统的自适应涌现。
  • 比特币的例子: 比特币矿池节点作为 Agent,通过不断调整挖矿难度,最终形成了一个自适应的机械共识系统,实现了去中心化的价值转移。

参考内容

  • 中本聪的 Bitcoin 白皮书及 2002年 以来的演讲以及 论坛 分布式信任问题。
  • 图灵的图灵机,假设 人是机器, 思考是大脑的机械过程。
  • 哥德尔的不完备性定理, 对图灵思考的假设缺少 心灵。
  • 笛卡尔的心灵 和 肉体是 分开的。
  • 希伯尔特的10号不可判定问题。
  • 维纳的控制论: 动物或机器之间的控制和通信问题。
  • 香农的 Bit(0,1) 信息论。
  • 牛顿 微积分 遇到的 克莱因主教 极限的幽灵问题。
  • 阿贝尔的 椭圆启发解决 极限问题。
  • 高斯 曲面三角形内积和不为 180度问题。
  • 黎曼曲面数学建立推理逻辑。
  • 罗素的理发师悖论。
  • 康托尔的 无穷极限问题。
  • 金刚经的 心与空。
  • 六祖坛经 的 明心见性。
  • 纳什均衡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