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Latest commit

 

History

History
243 lines (122 loc) · 47.3 KB

chapter010.md

File metadata and controls

243 lines (122 loc) · 47.3 KB

十、活跃的智慧

1.思想工厂

思想工厂是我自己造的词组,实际上就是通常所说的“思想库”(Think Tanks)。在美国,形形色色的思想库之多,为一大特色。从某种意义上说,美国人乐意将思想本身视为一种产品,论质取货。纵观现代社会的发展,思想库在其中推波助澜,作用非凡。由此想到思想库对社会有无比的重要性,尤其是对社会的传承和革新而言。

在旧金山,去了斯坦福大学,著名的胡佛研究所就在斯坦福大学里,虽然它不是斯坦福大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斯坦福大学的建筑带有浓郁的西班牙风格,这和这块土地的历史有关。不过,胡佛研究所没有这种风味。胡佛研究所以其保守观念而闻名。不少教授戏称它为“反动”。里拫当政思想的思想基础不少来自胡佛研究所。当然,胡佛研究所也不乏大家,如有名的政治学者李普塞就加盟他们。

胡佛研究所成立于1919年。二十年代的资料基础是苏联政府提供的资科,当时胡佛总统向苏联提供援助,苏联无钱支付,美国便要苏联以各种资料互换,不知这个故事的真假。如果是真,倒是很有远见的做法。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后,从日本弄来大批资料。后又从中国弄来大批资料。这方面的资料胡佛研究所收存得比较全。在这些资料的基础上,胡佛研究所逐渐发展起来。

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莱分校,是最好的大学之一,与古老的哈佛大学不相上下。在伯克莱参观了政府研究所。所长波斯比(Polsby),也是有名的政治学者。他说他的想法是把政府研究所办成一个对全国政策有影响的机构。政府研究所过去主要研究加利福尼亚州政府的问题,今后要向全国发展。这意味着走向一个全国性的思想库。

看了这些思想库,深感它们对美国社会发展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想起布鲁金斯学会肯特•威佛(R.Kent Weaver)的一篇文章:“变化中的思想库世界。” 这篇文章对思想库的发展有一概览,不妨细看。

  1. 对于思想库的定义,众说纷纭,没有定论。一般来说思想库是非贏利性的、独立的机抅。也有人开玩笑,如有个叫彼得•凯利(Peter Kelley)的就说:“思想库是这样一种安排,自愿的公司、政府或古怪的巨富拿出几百万美元,支持那些花大部分时间争敢把自己的名字变成铅印的人。”(我在翻译时用中国人的习惯,“铅印”在中国人眼里是正式出版,其实在美国正式、非正式都可以铅印)。一般来说,思想库还有两个特点:一是“没有学生的大学”:二是非赢利的政府研究承担者。在美国,思想库“爆炸”。1988年,华盛頓D.C.电话本上列了124个“研究所”,还有一些闻名遐迩的思想库不包括在内。

  2. 思想库的作用。思想库究竟起什么作用,也是一个可以争论的问题。广言之,思想库的作用有:(1)政策思想的来源。思想库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发现和传播短期内不会成为政策的思想,使决策者逐渐接受这些思想。(2)政策提议的源泉和评价者。思想库一般注重推进和评估特殊的政策提议,评价的方法就是发表专著或文章。所以各个思想库都非常注重发表著作。著作是没有学生的大学的主要成果。有些研究机构也为国会立法准备材料。(3)政府计划的评估者。对于政府正在实施的计划,思想库也常常加以评估,以视这些计划能否有效地运转,能否切实有效地达到目标。(4)人员的来源。思想库还可以向政府提供人员和专家,思想库中的成员往往成为政府某个部门的行政者,因为他长期研究这个问题,有比较全面的知识。

  3. 思想库的管理。思想库的管理包括很多方面。(1)形象,思想库传统上保持无党派的研究机构的形象,研究问题,提出结论,而不是为已经存在的结论作辩护。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思想库没有意识形态的色彩,布鲁金斯学会就常常被视作自由的民主党的思想库,美国研究所(AEI)常常被视为保守的共和党的思想库。不过也不尽然,这两个机构之间有许多“人才流动"。布鲁金斯学会的现任主席也力图将学会的形象造成中立的。不过有的思想库直言不讳,如美国遗产基金会的一位干部说:“我们是保守主义革命的思想突击队。”(2)成员管理。成员管理包括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决定设立专门人员还是委托外面的学者加以研究,两者各有利弊。二是如何使研究人员学会研究政策问题,因为政策问题与学术课题的研究有所不同。受大学严格训练的人,可能较善于研究学术课题,而不善于研究政策课题,因而应加以推进。在人选方面也有何题,是选受过大学精深教育的人,还是选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自然也是各有利弊(3)财政。思想库虽然是非赢利性的,但其财政问题尤为重要,没有财源,不会理财,思想库便不能继续。(4)设定日程。思想库的活动需要组织和安排,不是一盘散沙,因此如何设定日程便是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究竟选择什么样的政策领域,一个还是两个,或者是都有涉及,怎样建立各种课题之间的关系。等等。(5)成员管理,包括推进出版,扩大影响等方面。

思想库有意无意地起到一种“社会医师”的作用。它们不断寻找和发现社会上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这也是思想库要生存下去和获得资助不可缺少的条件。要获得资助,就得别出心裁或自出机杼。这种机制推动它们去寻找政策问题。很多政策问题便是在这样的机制下寻找出来的。

然而,不管出自什么动力,它们找到了政策问题,就可以使社会存在的问题得到研究。它们的研究成果如果变为政府政策,则会促进社会改进。也许大多数思想库本身就有维持现存政治制度的明确概念,但它们的所作所为恰恰有此效应。

思想库这类“社会医师”,诊断社会,发现病状,寻找原则,预计后果,开设药方。其社会功能不言自明。美国的思想库大多在本世纪二、三十年代发展起来,战后大成气候。这个时期也是美国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矛盾缓和,经济高度发展的时期。这两者之间没有什么联系吗?恐怕不能简单肯定,也不能简单否定。

最后,我总觉得思想库的译法不好,虽然英文是这个意思。“库”总有些存放东西的意思,思想库不仅存放,而且生产,故用思想工厂。在思想工厂中,充满着活跃的智慧。

2.布鲁金斯学会

布鲁金斯学会(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坐落在一幢古典风格的建筑中。早就知道布鲁金斯学会是美国最重要的思想库之一,与兰德公司、胡佛研究府等齐名。布鲁金斯学会成立于1927年,由几个研究所合并而成。一个是政府研究所,建立于1916年,是第一个全国性的研究公共政策问题的私人机构;二是1922年建立的经济学研究所;三是1924年建立的罗伯特•布鲁金斯经济与政府研究院。这是较早实验培养公职人员的机构。

新组成的机构以罗伯特•索默斯•布鲁金斯(1850-1932)的名字任命。他是圣路易的一位企业家。布鲁金斯学会是一个私人的、非赢利的组织,财政来源靠一些基金会、公司和个人,另外还有赠款、讨论会报名费、出版物销售费、计算机使用费等。基金会也接受政府的合同研究一些问题,但保留发表权。有一个董事会控制学会活动,保证学会的独立性。董事会主席是主要的行政者,负责提出和协调政策、提出计划,选择人员,负责与政府官员、国会成员、企业界领袖、基金会官员和其他学者进好讨论。

研究课题根据以下几点选择:重要性、时效性、信息来源、调查手段、人员与基金的可能性、计划与布鲁金斯目标的关系。布鲁金斯学会要求每一项研究都必须是学术性的,适于公开发表。布鲁金斯学会本身声称没有政策立杨。

布鲁金斯学会的目的是什么呢?那就是印在他们1987年年度报告扉页上的罗伯特•布鲁金斯的名言:“如果我们能激发人们去思考这些法律、政府、经济和社会关系的问题,我们对人类做的贡献就将大于任何慈善行为。” 布鲁金斯学会主要研究公共政策问题,大体上可分为三类:精确地完整地确定政策问题;使公众注意正在出现的问题;和研究进去政策的成败,温故知新。任何研究都要讲究事实确定,意见有价值,提出的政策是现实的。

我们在布鲁金斯学会与计划主任詹姆斯·D·卡罗尔(James D·Carroll)讨论科学研究与政策制定的关系。他说布鲁金斯学会不注重是否马上影响了决策,也不注重立竿见影的问题,这些应由政府中的专家来研究。布鲁金斯学会注重长期研究,注重对社会发展趋向的研究,尤其注重研究的教育效果,使整个社会对某项发展充分重视,都来分析,这是未来制定合理政策的基础。卡罗尔说,许多成果现在没有用,但有一天人们会想到要用它,这时候布鲁金斯学会已经提供了它们。

重视长期研究和社会总体研究是布鲁金斯学会成功的值得重视的条件。如果都一拥而上研究政府现在想做的事,恐怕一不利于科学研究,二不利于社会发展。

布鲁金斯学会的研究计划分为几个部分:

  1. 经济研究,专门研究美国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如怎样提高生产率,如何储蓄增加并投入生产,美国怎样与其他国家在货币和税收方面进行合作,世界市场怎样向自由贸易开放,第三世界的发展如何得到保障,公共服务的质量如何得到提高(如卫生、教育等等),以保证美国处于世界前列;

  2. 外交政策研究,研究当今世界的变革,各国的国际化,各国的经济发展,科技、投资转移、跨国债务、国际竞争等,特别列出中国加入世界经济体系这一事实。布鲁金斯学会认为,这些发展要求美国提出新的目标和进行大幅度调整。在这方面,布鲁金斯学会享有名声,我们见了哈里·哈定,四十岁左右,为美国年轻一代中国问题专家,有一本新书叫《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专讲中国的改革,为人们理解中国发生的变化提供了系统的知识背景。这方面的研究覆盖面较广,包括苏联、中国、日本、中东等地;

  3. 政府研究,专门研究政府体制与紧迫的社会问题的关系。美国宪法有两百年的历史,两百年中,政治制度大致未变,但社会在日新月异的发展。政府研究主要解决这个问题。主要包括政府效率、政府结构、政府功能、选举法律、总统提名程序、总统与国会关系等问题。

另外,中心还有一个计算机中心,处理和收集数据。有一个公共政策教育中心,专门举行各种讨论会邀请公共和私人部门的领袖来讨论问题。1987财政年度,有三千高级人士参加了中心的活动,讨论各类问题,从美国航空计划、电子工业到国际恐怖主义。

最后这一点也是美国社会的一个特点。政府官员或私人部门的高级人士,都愿意参加公众活动,发表演说。这成为一种风尚,也许与政治制度的特性有关,政治制度往往逼得政府官员亮相,不亮相做不长,政府官员也乐于解释自己的政策,这是一种不可多得的沟通,建立了理解政策的基础。政策往往是不被理解的,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特殊的生活环境和问题。一项政策要想行之有效,必须被理解。在这方面,美国人实惠,像做生意一样,提供最详细的说明书。而不少社会的政治精神不是如此,而是回避解释。这在一定条件下也是一种政治艺术。

布鲁金斯学会的另一项活动就是组织出版学术著作和刊物。它出版一份刊物,叫《布鲁金斯评论》。另外,每年出版很多著作,1987年财政年度,出版了二十九本书,六本论文集。布鲁金斯发表的学术著作品质颇高,有点阳春白雪。1987年,有三本被《Choice》杂志评为“1986-1987杰出学术著作”,还有其他的图书奖也常常落到这些著作头上。我们在那里会见了几位学者,都撰写了几本学术专著。在这里,写书是学者们的主要活动。

思想库的发展是美国社会在二十世纪令人瞩目的现象之一。可以说,西方国家中,思想库最发达的要算美国。美国人的基本精神是把思想变成一种对象,可以不断地改进、完善,以供人们选择。这是实用主义和商业精神甚嚣尘上的结果。在欧洲社会中,人们的文化观念说到底还是认为,思想有主观倾向,不是可任意选择的,也不可任意修正。思想库的发展,十九世纪法国的历史学家,以研究美国政治出名的托克维尔没有见识过。而认识今天的美国社会的政治,必须认识这一点。商业精神最讲究货比货。在思想库中也一样,各思想库也是相互竞争。由于美国政党的意识形态相同(当然这句话需要加以限定:首先,这是指民主、共和两大政党,不是指美国所有的政党,如美共等。其次,这仅是指民主、共和党在不搞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这一点上意识,形态是相同的,除此之外,两大政党的信仰和价值观念差异颇大),大家面临的都是怎样应付危机和矛盾,所以乐于择优而取。这样一种机制,对促进政府行为的合理化自然有利。虽然思想库的结论有时激烈反对现行政策,但总体上都构成这个体制的稳定器。

3.卡特中心

战后有一个传统,每届总统离任之后,都要建立一个以这位总统命名的中心,将这位总统任内的文件和资料存放在那里,并把有关的实物,如总统接受的礼品、有重要意义的物品陈列在里面。另外一项基本的内容,就是展示这位总统的政绩。总统中心或称总统图书馆,每座大约要几百万乃至上千万美元,由政府拨款,或加上私人損赠。卡特总统为佐治亚州人,所以他的中心设在亚特兰大市。

卡特中心(The Carter Center)是一座规模较大的现代化建筑,花费二千五百万美元。据称除了政府拨款之外,卡特从别处弄来不少钱。建筑的花园颇有东方色彩。整个建筑分为几个部分:

  1. 卡特中心,中心是一个半赢利性的机构,目的是通过研究和社会性努力减少社会冲突、消除痛苦和加深人与人之间的理解,这是中心自己声称要做的。中心也声称它是世界上唯一的一位前总统每天参预的机构,中心里面有杰米·卡特的办公室。

  2. 爱摩里大学卡特中心,与卡特中心在一座建筑里,主要组织研究、讨论会和发表文章。这个中心在拉美和加勒比海、中东、苏美关系、非洲、健康、人权和冲突等方面进行研究、研究人员与爱摩里大学有非常密切的关系。爱摩里大学的研究生也到这里来做研究。中心多数成员都是爱摩里大学政治学系的教授。其中不乏著名的政治学教授,如卡尔•多伊奇(Karl W·Deutsch)。中心的苏联问题研究也全国闻名,爱摩里大学有全国数得上的卫星电视节目接收系统,每天24小时接收苏联的电视节目,进行分析。有一位教授叫艾伦•米基耶维奇(Ellen Mickiewicz),据说她的研究对美国的外交政策制定颇有影响;

  3. 全球2000家公司,目标是促进发展中国家的健康和农业;

  4. 拯救儿童组织,主要负责照料儿童方面的事务,由世界卫生组织、世界银行、联合国发展计划和洛克菲勒基金会资助;

  5. 杰米•卡特图书馆和博物馆,这个图书馆大概有二千七百万份文件,供人们研究卡特任期内的政治情況。博物馆的目的在于向公众开放,促进人们对总统制度的理解,这个部分由国家档案馆负责。

重要的是最后那句话:博物馆的目的在于向公众开放,促进人们对总统制度的理解。这种机构是各类向公民传播美国精神、信念、价值观念和政策选择倾向的机构中的一个,其作用在于政治社会化,传播政治原则和政治文化。

我们可以看一下卡特中心如何做这件事。博物馆首先提供一部关于宪法和总统知识的电影,其中穿插卡特做总统时的镜头。电影从独立战争讲起,讲宪法的制定,描绘华盛顿总统的丰功伟绩,介绍政治传统,类似于教授美国政府的课程。任何前来参观的人都可以观看这部电影,免费。进入博物馆看,可以看见大厅分辟为几个部分,每一部分集中展出和介绍一个领域,如外交、环境、健康、财政等。每一个部分都有大幅的照片和说明,并且设有一至两架电视机。电视机上有几个按钮,按钮上注明,如人权、战争、环境等。如果来访者对什么问题有兴趣,只要按一下钮,卡特的形象就会出现在电视机屏幕上,向参观者解释这项政策的背景和指导原则。

最有意思的是,这里还有专门给儿童看的电视录像,是卡通片,题目叫:“如果你想成为美国总统。” 画面活泼有趣,生动形象地介绍总统制度。这一点是令人惊奇的,美国人注意在公民成长的各个阶段传播美国的精神。这项工作是任何社会要追求制度稳定都必不可少的。

这种政治社会化的功能,在美国发展得比较完备,这是其社会稳定和政治制度稳定的潜在的因素。每个社会都应当寻找方法来传播其主导价值,没有一套健全和有效的机制,制度的稳定和政治理想的传承是不可能的。

总统图书馆或中心的基本功能不在于保存档案(当然保存档案对后代和历史有不可低估的作用),而在于传播价值和信念。来参观中心的人接踵而至。美国调动各种手段进行某种“政治教育”。可以想象美国人是深通此道的。美国人往往说他们信仰他们的制度,其实他们更信仰他们的信念。

我觉得美国人在政治上注重捍卫和传播信念,甚于维护具体的体制。宪法的持久在于它表明了美国的价值和信念。从体制上来说,这部宪法并不完美。在政治生活中,信念重于制度,因为制度是抽象的,要由人来体现。任何制度,如果其本身不能自动表现在体现它的人的精神中,就都是脆弱的。

所以,总统中心是政治,不是历史。举例便可说明,里根总统卸任前,已在选择在哪里建里根中心。据说看中了加利福尼亚的斯坦福大学。斯坦福大学态度不积极,因为大学是政治中立的学术性机构,而里根中心“带有政治倾向”。后来里根中心便没有设在斯坦福大学校园内。

卡特中心与其他总统图书馆或中心有一点差别,这就是它拥有一个与爱摩里大学政治学系合办的研究中心,实际上就构成了一个思想库。政界的很多高官显臣,在离开华府和官职之后,纷纷到各类思想库中谋职。他们从政的经验以及与官场的联系,又带动了思想库的研究成果和思想产品介入政治过程,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卡特中心聚集了一小群学者,大部分为政治学者,可见办这中心的自的所在。卡特中心的研究计划,涉及国内政治和国外政治,其意图也是明确的,可谓雄心勃勃。

学者在这里做研究,有非常优厚的条件,全部开支由卡特中心提供。这类中心,有前政治家的胆识和关系,有来自私营企业的经费和资助,有学者们活跃的智慧,它所起到的作用为一般思想库所不能比拟。

4.国防部长论坛

亚特兰大市位于南部。南北战争时,亚特兰大曾是南军和北军交战的战场。南部地区相对来说不如北部地区繁荣。南部人至今对南北战争似乎还耿耿于怀,话题总是离不开这场战争,北方人对此也清楚。我遇到的人听说我要去亚特兰大,告诉我说,那里的人一定会同你讨论南北战争。果不其然,不少人同我谈南北战争,说那场战争毀了亚特兰大,现在的亚特兰大完全是重新建设起来的。在亚特兰大市,我们参观了南方国际研究中心(The Southern Center for International Studies)。这个中心是南方少有的国际研究中心之一,组织了一些具有轰动性的活动,颇为有名。

中心坐落在一幢不大的房子里,这幢房子也是刚刚买下的,正在装修。中心主任W向我们介绍了情况:“这个中心有将近20年的历史,主要是举办外事政策的讨论会。中心组织了成百名专家和杰出人物与当地企业界、政界、学术界和大众见面。中心的前身是南方国际和公共事务委员会,建于1967年,1977年改组,是一个非赢利性的、教育性的机构。”

何为教育性?我很感兴趣,向他问了这个问题。他解释道:“南方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地区,但由于各种原因,南方地区对世界不那么开放。今天的科技迫使美国人成为相互依赖的全球共同体的成员。不了解今天的国际社会,是无法决策的。中心的任务是让成员和公众了解这个新的环境,让他们亲耳聆听有关国际经济、外交政策和他国文化的演说,听国际专家、世界领袖的意见,理解这个国际社会。中心本身没有政策倾向和政策立场。” 话是这样讲,没有一个机构会没有价值选择,只是怎样表达有所不同罢了。

中心的主要活动包括教育性的研讨会,中国领导人邓小平、法国前总统瓦莱里·吉斯卡尔·德斯坦、前英国首相爱德华·希思、约旦国王侯赛因、沙特阿拉伯王子赛萨尔和大部分国家的大使,都应邀来这里做过演讲,由此可见中心的厉害。

中心每年举行一次由前国务卿和国防部长参加的讨论会,由CBS电视系统向全国转播,由新闻总署的卫星向海外传播。中心还组织专门的小组,研究一个国家、地区或全球的问题;实施连续的国际商业教育计划;与世界知名人士共进晩餐。另外,还举办各类讨论会等。中心出版《全球评论》和《国际问题文献》两份刊物。

这个中心的活动是引人注目的,我们可以看一下它组织的几项活动:

  • 1987年12月]8日,第五届前国务卿年会,与会者有腊斯克、罗杰斯、基辛格、万斯、马斯基、黑格,主题是“美国外交政策的制定“

  • 1988年1月19日,中国驻美大使韩叙前来演说。

  • 1988年5月60,亚太问题年会,题目是:华盛顿————北京————台湾:关系正常化后的十年。

  • 1988年9月30日,讨论会,题目叫“向下届政府建议”,有八位前国防部长到会:麦克纳马拉、克利福德、莱尔德、里查德森、施莱幸格、罗斯菲尔德、布朗、温柏格。

从上述活动可以看出,这个中心的能量不可小看。这个中心有多少人呢?经常性的工作人员大概十名左右。资料室只有两个人,负责出版那本《文献》(主要是一些复印文章的汇编,但很有用)。

中心的活动经费从哪里来?这是个关键的何题。经费的来源有多种渠道,有的来自赠款,有的来自基金会,有的来自会费。中心的成员分成许多种类:国际组,25,000美元或以上;企业主,10,000美元;发起者,5,000美元;支持,500美元;资助,250美元;普通,100美元;特别,50美元。特别组包括学生、教育机构成员、大众传播媒介的代表和退休人员。

自然,单靠这些经费是远远不够的。主要经费来自基金会和企业。W说,经费来源不能单一,单一的话就有可能被给钱的人操纵。问题是有许多人愿意给钱。像南方国际研究中心这样名扬四海的机构,不少人愿意给钱。这是美国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前面我谈过布鲁金斯学会,它的主要经费都是来自基金会或什么地方的。

此外,重要的成功因素是:高级政府官员乐于做这种事情,离职的政府高级官员也愿意做这种事情。尤其是后面这些人,他们觉得自己有责任对内外政策发表意见。美国人也愿意听来自其他国家的政府官员或领袖发言。一个国家的政策制定不能没有自己的立杨,但多听不同人的见解,可以知己知彼。在这个过程中,所有参与的人都会有所收获。政策的优劣有一条普通的标准,就是反对的人是多是少。多了解和掌握不同的见解,就可以制定出覆盖面较广的政策。

这些知名人物如何接待?要不要付报酬?大多数情况下不需要付报酬,因为他们愿意参与这些活动。有些人要付钱,关键的问题是安排他们的行程和日程。从他们走出家门的第一步到回到家里的最后一步,中心都得精心安排,不得有误。这些显赫人物万一有个闪失,事关重大。有时候要用私人飞机接送,那种巨大的,每边有三个门的高级轿车(Limousine)也是必不可少的。

我们看到,南方国际硏究中心只是一家私人的机构,但它却有足够的力量召集所有的前任国务卿到亚特兰大市来开会,做演讲,也能邀请所有前任的国防部长到亚特兰大来做演讲,就国内外政策进行分析和讨论,并让公众参与这些活动。于是智慧活跃了。智慧能更好地服务于这个社会和这个制度。由此可以看出,美国人有强烈的政治世俗化的观念,强烈的非神秘化的观念。曾经身居高官的人,并不回避这类活动,而是积极支持这类活动。说得难听一点,是他们不甘寂寞,正因为他们不甘寂寞,中心才能起到更大的作用。

像这样的中心,也非绝无仅有。除了它们本身办得成功之外,它们也起到不可低估的社会作用。中心的一个目标就是促进大众教育。实际上众多的这类中心通过他们的活动把美国的价值观念传播给了大众。这类机构是政治社会化的功不可没的机构。政府的一些基本政策通过这样的渠道传播给大众,得到更多的认同。

同时,中心也起到把各界的观念传播给决策者的作用。试想电视台向全国一转播,会产生何等的效果。政策问题往往不在于制定得好不好,制定得好固然是基本,但更重要的是能不能让公众信服政策制定的指导思想。只有做到了这一点,一项政策才能得到贯彻的根本条件。一些政策的无效,并不是政策本身的问题,而是观念和大众的认同问题。这类中心和机构所起的作用,尤其是在政治生活中起的作用,不可低估。它们不是政治的正式机构,但起着政府机构起不到的作用。

5.地区事务中心

美国社会的总体发展,很大一部分是由各地方和社区的发展组成的,一个社会的发展不可能凭空产生,社会的现代化和物质文明也不可能凭空产生,要以整个社会的各个基本组成部分的共同发展为前提。单讲宏观发展并不现实。一些第三世界国家在制定社会发展规划时,往往只注重宏观目标,而没有把这些目标建立往具体而细致的小目标上,小目标直接关系到社会每一位成员的切身利益。小目标的达成,不仅构成社会总目标的基础,而且构成社会均衡发展和持续进步的心理机制。

美国社会的一大特点,就是社会的发展相对均衡。每片小的社区之间有差别,但不悬殊,这是作为发达国家最重要的指标之一。自然,也有穷人,也有穷得难以置信的人,但社会总体水平可以说是发达水平。社区政治的发展是社区均衡发展的一项基本条件。社区发展取决于多种因素,如联邦政策、州政策、居民态度、社区结构等。但如何注重推动社区发展为一大端。

俄亥俄州位于中西部,我在这里的迈阿密大学访问了三天。大学的教授告诉我,这里地处中部,中部人比西海岸和东海岸的人要保守得多。新的观念往往从东海岸和西海岸萌发,然后慢慢向中间地带运动,越往中间地带运动,势头越弱;故中部地带受新观念的影响不大,较为保守,这是能解释社会文化差别的一个有趣的想法。自然社会绝非清一色的,各种观念、传统与现代、保守和激进,争论激烈。认识美国社会绝不能将其设想为“铁板一块”。美国有两条海岸线,实在是地理上的天赐,东海岸遥望欧洲,西海岸相隔亚洲。最强大的经济和文化力量均在两个海岸地区。中国的沿海地区也是最为发达的,如果有一条西海岸,恐怕中国不是今天的中国了。

俄亥俄州的迈阿密大学有一个机构令人感兴趣。这就是公共管理和地区事务中心。这个中心的重要目标是进行地方政府行政的研究,促进地方行政的发展。不知其他地方有无此类机抅,这是大学研究与地方政治发展结合起来的实例。

这个中心由州政府支持,州政府负责主要财政。这表明州政府力图通过中心的研究、教育、分析来提高地方政府管理水平,向地方政府提供技术帮助。中心的主要功能是向地方政府提供管理技术资助,増强地方政府的能力,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评价公共计划并进行政策研究,服务对象主要是县、市、村、镇政府。

这项计划很好地把高知识与具体发展联结在一起。地方政府缺乏专门人才,难以对很多问题做出估计,需要人帮助。大学有高知识高技术,但无人组织,不会自动转向地方政府。从全国政治来说,地方政府的活动并不引人注目,堂堂大学教授不会留意。但如果组织起来并加以推动,好事自成。

中心一般应地方政府的邀请前往作各项研究,有时中心成员也自行设定地方政府发展所需要的计划,主动上门服务。中心有两名固定人员,拥有电脑、激光打印机等现代化研究设备。中心与大学的政治学系有密切的关系。许多研究工作,由政治学系的教授承担,或由政治学系的学生协助。

可以看一下中心的研究工作,获得具体的概念:

  • 制定巴特勒县的经济数据手册;

  • 进行公民调查,规定蒙罗市的停车场计划;

  • 制定西卡罗顿市的植树规划;

  • 制定凡你费尔德的人员表格并进行工作调查;

  • 制定汉密尔顿的经济全面发展计划;

  • 对蒙罗市急救服务的成本与效益分析;

  • 对卡里斯勒行政的公民态度调查;

  • 编辑和发行镇董事参考手册;

  • 研究联邦预算和税收政策时俄亥俄农村社区的影响;

  • 召开公共服务研讨会,研讨地方政府面临的共同问题;

  • 编辑有关各种经济和管理问题的手册。

如此等等,一般来说,工作很细、很具体。中心的研究不涉及国家的大政方针,但可以看出,这些研究对地方政府的发展十分有用。

可以再对一份研究报告做具体分析。该中心最后完成的报告叫《普莱勃县经济发展报告》,这份报告的主要目的是提供普莱勃县的社会、经济、地理、文化和人口等方面的具体数据,以吸引企业家和资金,求得本县的经济发展。

报告第一部分简要介绍了县史,然后介绍县的地理位置,县内各镇的分布,高速公路的状况,包括高速公路通往各大城市的距离,如到亚特兰大496英里,波士顿时835英里,芝加哥250英里,底特律223英里等等,共列了几十个大城市,另外介绍飞机场的情况,包括附近的国际机场和县内的各个小机场。有很大篇幅用于介绍人口、政府、便利、住房、卫生、医疗、图书馆、教育情况,并详细介绍县内六所学校。这写都是吸引投资和劳力的重要数据。县内有八个镇,各个镇的人口、预算、便利、交通、经济指标均有详细数字。由于这份报告由大学研究中心编制,有一定的权威性,普莱勃县可以通过散发这份资料来达到既定目标。另一方面,这个报告又为县政府分析工作和制定发展目标提供了很好的条件,一举两得。

这个中心给人们的启示是:怎样有效地组织和引导社会的高知识和髙技术流向相对落后的地区,怎样有效地促进社会整体的均衡发展。州政府引导俄亥俄大学的手段是:利用经济杠杆。州政府出钱资助建立中心,中心是专业化、非赢利性机构,其任务就是促进地方政府的发展。

正如我开始所说,小社区的小目标的达成,是大社会的大目标达成的基础。从宏观上来讲,可以拥有航天飞机,人造卫星,大型计算机等,但这不等于一个社会的均衡发展。现代化在很大程度上并不是前者,而是每一个普通人能生活得更好。这的确是一个观念问题,没有这种认识,社会发展的设计就会不同。

6.知识水库

一个社会的发展,与知识尤其是先进知识的传播有不可分离的关系。总结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新知识、新智慧的出现往往并不意味着社会的进步,而只有新知识、新智慧的广泛传播才意味着社会进步。如果没有一个传播过程,新知识、新智慧不会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力量。

中国古代的一些思想不乏在当时属于杰出的思想,但它们均没有成为推动这个社会进步的动力,令人无不叹息万分。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在世界上具有独特的地位,与西方文明有相当的历史地位,但它没能导致中国社会与西方社会的同步发展。关键的原因之一在于没有传播机制。西方社会的发展,尤其是二次大战后高科技的发展,均与知讲和观念的传播密切相关。信息传播对西方社会演变和发展的作用不可低估。

大学图书馆系统,在今天的社会上起着主导的传播知识和观念的作用。我参观哈佛大学、MIT、斯坦福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莱分校、密苏里大学克伦布斯分校、爱荷华大学、俄亥俄州迈阿密大学、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锡拉求斯夫学、西雅图华盛顿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爱摩里大学、密歇根大学等学校的图书馆,深感这些图书馆在一个社会中所起的作用非同小可。几千所大学的图书馆加起来,构成这个社会管理和运转体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传播知识和智慧的无所不在的网络。

图书馆象一座知识的水库,储蓄着人类有史以来创造和发展的形形色色的知识和智慧。自然,单独一所大学的图书馆做不到这一点,但大学图书馆之间有着密切的合作关系,并通过现代科学技术实现这种合作。图书馆储存着知识的甘露,不使其流失。每一位感到知识饥渴的人都能够到这里畅饮这份甘露。

大学图书馆一般均尽其全力收集各种书籍、刊物、报章等资料。正式出版物自然包括在内。资料无论国内国外,各图书馆均尽力收藏。对于国外资料,一家图书馆不可能尽收囊中,但各家均有侧重。如有的注意收集印度的文献,有的注意收集苏联东欧的文献。耶鲁大学的东亚图书馆,收有大量中文资料,连非正式的出版物都一一收存。“文革”中红卫兵小报在不少大学图书馆中有较为完整的保存,为今天学者们研究这段历史提供了有利的资料基础。我曾问过一位图书馆的负责人,收集资料的原则是什么。他的回答是:“尽可能地收集,我们不知道今天它们有没有用,也许没有用,但对后人研究历史也许就是有用的。” 图书馆的功能,不仅在于借书给读者,而且在于收集汇总知识,成为知识水库。任何人需要任何知识均可以在这里得到满足。

图书馆象一个水渠的网络。各大学图书馆之间有着密切的合作关系。图书馆之间可以互通有无。如果一个人在一个学校的图书馆中查不到一份资料或一求书,可以通过图书馆向其他学校去借。杂志上的文章,也可以要求图书馆到其他学校去复印。图书馆之间,也通过电脑系统联结起来,在一个大学的圈书馆可以查阅许多家图书馆的藏书。

不少图书馆与国会图书馆有电脑网络联系,可以直接从国会图书馆调资料,如国会辩论记录等,并且可立即打印出来。这个渠道网絡不仅连通各图书馆,而且连通每个人。这使如识能够最广泛地传播。在某种意义上,各类图书馆象一个系统,具有较大的“规模效益”。

图书馆像一个开放的知识水库,每个人均可以在里面畅游。一个社会的进步,在于每个人能否接受和掌握这个社会积累和创造的知识。要最大限度地达到这个目标,就要使每个人都能简便、最迅速地得到知识和观念,无论是历史的遗产还是现今的创造。各类图书馆(不仅是大学图书馆),都是开放的,任何人均可进入图书馆。图书馆里的各类书籍、资料、报刊、缩微胶卷、工具书均可使用。图书馆中的所有资料都是开放的,全部存书均开放,任何人都可以借阅。如果是当地居民或大学成员,便可方便地借阅各类收存物。珍本有专门的管理方法,但也可以接近。各图书馆均收存专门的政府文件部分,每位读者都可以借阅。

最大限度的开放性是图书馆发挥最大效益的先决条件。没有这个条件,水库就会成为死水一潭,不起社会功效。建造水库的目的不是存水,而是灌溉。知识水库也一样。

知识水库,不仅起着传播知识、灌溉大脑的作用,同时也起着知识的代际传播作用。图书馆积累了一代又一代人创造的知识,同时实现着这些知识的代际传播。大学图书馆的设备和管理均达到一定的水平。图书馆中的电脑索引,缩微设备,以及复印机等,为查阅各类资料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在管理思想上,突出为读者服务的重点,一切追求方便,使读者能够找到他所想寻找的全部资料。

图书馆系统在一个社会的管理中有何作用?这是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任何社会的管理,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知识管理。政治管理也罢、行政管理也罢、经济管理也罢、技术管理也罢,最终均是对人的管理。人不是抽象的、机械的对象,而是能思维、有主见的对象。主导人的行为首先是人的思想,是人所接受的一整套既成文化和既成观念,以及人们在这个基础上所进行的创造。一切社会的进步和冲突其实都源自对知识的管理。

历史也告诉我们,政治系统面临的一大职责就是管理知识。知识决定政治发展的水平。在某种意义上,知识结构可以导致政治进步,也可以导致政治衰落。历史上政治的每次飞跃,或曰旧政治与新政治的新陈代谢,均与知识的发展与不发展有关。

一个社会采用何种方式来管理知识,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解释这个社会的格局。传播知识或传播某种知识,不仅是教育的责任,而且是政治的重大责任,有时候还是政治的沉重负担。

美国社会采用分散化管理知识的方式。自然,任何知识管理都不可能是完全非政治化的。但社会的知识管理在更大程度上脱离了行政系统。行政系统形式上不承担这项沉重的责任,高度发达的图书馆系统又使这种管理方法得以实现,在知识传播系统自组织不发达的社会中,行政系统承担着无比沉重的传播知识的重担,这不仅是为了传播知识,而且也是为了给行政系统建立一个牢固的基础。传播知识系统的充分组织化,并达到较高的水准,对社会和政治管理的意义是显而易见的。

7.市图书馆

爱荷华市是一个小市,人口大约1.5万人。这里主要是个大学城,大学生有3.5万人左右。两部分人口加起来,约有6万人,这样的小城镇星罗棋布,不少人宁愿选择到这样的小城市来居住,而不愿去纽约、芝加哥这样的大都市。小城市宁静,悠闲,民风纯朴。大城市的人自然瞧不起小城市的人,不过小城市的人并不都羡慕大都巿。

原因在哪里?发展中国家,人们都纷纷涌入大城市。五六万人这样的小城市在那里是绝对留不住人才的。可是爱荷华大学里有许多著名的数授,他们也热爱这里的生活气氛,不想他就。除了人们的心理偏好之外,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生活条件。小城市的社会活动环境与大城市没有什么根本差异。我们可以从这里的图书馆谈起。

爱荷华市的图书馆相当不错,备有一般大图书馆所拥有的全套设备。市图书馆有不少存书,虽然不能与大学图书馆和国会图书馆相提并论。图书馆拥有较好的视听系统,市民可以在这里面借唱片、录像带、甚至电影,可以“堂吃”,在图书馆里用图书馆的设备看,也可以“外卖”,带回家去看。

图书馆备有电脑,供市民使用,还有复印机等各项设备。市民图书馆的目标与大学图书馆不同,不是用来供学者做学问的,所以它备有大量的儿童读物,这是专门为市民家庭服务的。图书馆里可以看到成群的儿童。图书馆备有各类报刊,数量不多,但也可观。还备有各类工具书,可供查找如全国的大学地址,电话号码,查找高中的情况等。图书馆也有人专门负责剪报和整理材料,读者可以比较方便地找到有关一个问题的剪报。

图书馆还为读者提供另一种服务,这就是把招工广告都集中在一起,需要找工作的可以来此查阅。更绝的是,图书馆备有许多装帧画、油画、名画复制品,装在精制镜框里,这些也可以出借。只要有借书证,就可以借二三个月,在家里挂一挂,然后再到图书馆来换。这是一个别具心裁的点子。所以它不仅是图书馆,还是“图” “书”馆。

整个图书馆的管理是电脑化的。图书馆有一个中心电脑,负责接通图书馆里所有的终端。读者要查什么书,只要查电脑就可以了。为了方便读者,图书馆的电脑也经过精心设计。这些电脑终端没有键盘,只有屏幕。所有的电脑,指令都会显示在屏幕的下方,使用者只要用手指一下某一个指令,电脑就会按指令操作。好像是一种感应式的系统。这种设计特别有利于儿童,因为儿童难以记住指令。提供一种“视触式”的指令系统,整个电脑系统就可以轻而易举地运转。在有些地方,电脑系统之所以无法运转,是因为大部分人不懂得怎样操纵电脑。这里做的事,不是人服从电脑,而是让电脑服从人。

这样一座方便的图书馆,对市民是免费的。任何人只要居住爱荷华市,就可以免费得到一张借书卡。如果不是本地市民,只要付一定的费用,也可享用。办一张借书卡十分方便,只要说住在哪里,并出示一定的证件便立等可取。

这座图书馆只是这座小市各种便利设施的一个方面。在大部分小城镇里,人们不会感到明显的落后,人们可以享受到现代化的所有成果。这是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方面。不少发展中国家的一个令人头疼的社会难题,就是如何协调不同地区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会引出种种矛盾。这些矛盾并不是人为的,而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不可避免的。问题是有没有把这些问题上升为政治管理和社会协调的前提,从而去推进全国政治经济发展的均衡化。

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会造成地区之间的资源之争,人员流动形成的管理困难,人才过分集中于大都市而引出的全面发展的困难等等。其实第三世界国家中的有些改变,也意味着贫困地区的力量夺取全国最富有的地区。也许这可以列为政治地理学的一个课题。

爱荷华市这个小城,商店区有几大片。纽约或华盛顿商店里有的东西,这里应有尽有。没有人会想亲自到纽约或芝加哥买东西。也很少看到“二道贩子”或“倒爷”,要么是买卖毒品之类的货色。这里的住房、公用设施、第三产业都相当发达。在这里生活,不会感到不方便。所以除了年轻人有出去闯荡天下的念头外,一般市民情绪稳定。有的甚至太稳定了,一辈子没有出过爱荷华州,不知纽约或旧金山为何物。

需要探讨的是,为什么小城市能达到这样的水准?

其一是高度发展的商品经济。这里的大部分商店、第三产业等设施部是私人经营的,商品经济促使私人企业来到各个小城市。只要有顾客,商品经济就会前来。小城镇的商店不仅有美国的产品,而且有世界各国的产品,如日本电气、中国纺织品、台湾、香港的生活用品等。这就是商品经济的力量。发财的欲望促使商人们尽可能扩大销售网络。如果有什么力量可以限制人们发财,小城镇也不会发展起来。

其二是高度发达的交通系统。各个小城镇一般都接通全国的高速公路网络,可以通往全国任何地方。这样方便了私人企业向全国各地投资。公路是由国家或州政府建造的,为企业和个人生活提供了基础条件。由此可以看到公共投资在哪个方面最为重要。如果政府花很多钱在各地造商店,我想不会有今天。

其三是巨大的生产能量。没有高生产率作为后盾,商品不会充分涌流。自然,美国的另外还有项条件是由美元的世界地位带来的:各国产品纷纷涌入美国市场。高科技的发展也为市场繁容创造了条件:输出高科技,输入大量精巧的生活用品。

其四是有力的管理体制。美国社会发展到今天也是一个渐进的进程,是经过这么多年积累之后才形成的。小城镇的管理体制一般也建立在大众选举的基础上。每届政府要想连任或博得名誉,都得办几件实事。城巿及社会发展就这样慢慢积累起来。大众选举可以相对保证管理人员的能力,能力差的会在选举中被淘汰。

美国社会现代化的基础不在纽约之类的大城市,而在千百个小城镇,大城市只是山巅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