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Commit

Permalink
Merge pull request #869 from audreyt/main
Browse files Browse the repository at this point in the history
zh-tw pdf syncup
  • Loading branch information
GlenWeyl authored Apr 11, 2024
2 parents d2c5223 + 1487233 commit 7e492f8
Show file tree
Hide file tree
Showing 9 changed files with 36 additions and 32 deletions.
36 changes: 21 additions & 15 deletions contents/traditional-mandarin/0-0-名家推薦.md
Original file line number Diff line number Diff line change
Expand Up @@ -29,13 +29,8 @@

<br></br>

> 歡欣鼓舞!這是一次創造力的迸發,讓我們得以一窺眾所期待、充滿人文關懷的高科技未來。<br></br>
[Jaron Lanier](https://en.wikipedia.org/wiki/Jaron_Lanier),虛擬實境發明人,《[誰擁有未來?](https://en.wikipedia.org/wiki/Who_Owns_the_Future%3F)》與《[嶄新時代的黎明](https://us.macmillan.com/books/9781250097408/dawnoftheneweverything)》作者,微軟技術長辦公室首席統合科學家

<br></br>

> 這本書以清晰、非技術性的文字,闡述了如何整合科技與社會、重塑民主的未來遠景,來自正在第一線的實踐者。<br></br>
[Alex Paul "Sandy" Pentland](https://en.wikipedia.org/wiki/Alex_Pentland)[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https://en.wikipedia.org/wiki/MIT_Media_Lab)首任學術主管,[運算社會科學](https://en.wikipedia.org/wiki/Computational_social_science)[資料科學](https://en.wikipedia.org/wiki/Data_science)的奠基人物
> 在金融科技和數位基礎建設方面,肯亞和其他非洲國家…走在北方國家過時模式的前面。透過《多元宇宙》一書,我們能更深入探討這個議題、加速我們的成長,並且成為更具包容性、更注重參與、更高生產力的全球模式的一部分,共創美好未來。<br></br>
[Ory Okolloh-Mwangi](https://en.wikipedia.org/wiki/Ory_Okolloh)[Ushahidi](https://en.wikipedia.org/wiki/Ushahidi) 共同創辦人,[Verod-Kepple Africa Ventures](https://vkav.vc/) 合夥人

<br></br>

Expand All @@ -44,13 +39,13 @@

<br></br>

> 《多元宇宙》既樂觀又務實,它為 AI 時代重塑民主提供了路線圖……我們不必將自己局限於自由主義或威權主義的願景……走向第三條路……擁抱開放性、多元性和人文精神。非常值得一讀!<br></br>
[Mark Surman](https://en.wikipedia.org/wiki/Mark_Surman)[Mozilla 基金會](https://en.wikipedia.org/wiki/Mozilla_Foundation)總裁與執行董事
> 長久以來,「多元」與「科技」都被世俗化勢力作為利劍使用。值得注意的是,在這些作者的巧手下,它們在此被重新鍛造成信仰者的盾牌。<br></br>
[Johnnie Moore Jr. 牧師](https://en.wikipedia.org/wiki/Johnnie_Moore_Jr.)[基督教領袖大會](https://congressofchristianleaders.com/)主席,[美國國際宗教自由委員會](https://en.wikipedia.org/wiki/United_States_Commission_on_International_Religious_Freedom)前任委員,第 45 任美國總統唐納・川普的非正式顧問

<br></br>

> 長久以來,「多元」與「科技」都被世俗化勢力作為利劍使用。值得注意的是,在這些作者的巧手下,它們在此被重新鍛造成信仰者的盾牌。<br></br>
[Johnnie Moore Jr. 牧師](https://en.wikipedia.org/wiki/Johnnie_Moore_Jr.)[基督教領袖大會](https://congressofchristianleaders.com/)主席,[美國國際宗教自由委員會](https://en.wikipedia.org/wiki/United_States_Commission_on_International_Religious_Freedom)前任委員,第 45 任美國總統唐納・川普的非正式顧問
> 這本書以清晰、非技術性的文字,闡述了如何整合科技與社會、重塑民主的未來遠景,來自正在第一線的實踐者。<br></br>
[Alex Paul "Sandy" Pentland](https://en.wikipedia.org/wiki/Alex_Pentland)[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https://en.wikipedia.org/wiki/MIT_Media_Lab)首任學術主管,[運算社會科學](https://en.wikipedia.org/wiki/Computational_social_science)[資料科學](https://en.wikipedia.org/wiki/Data_science)的奠基人物

<br></br>

Expand All @@ -59,8 +54,8 @@

<br></br>

> 在充滿焦慮和分歧的時代,衛谷倫與唐鳳為我們提供了難得的、具體的願景,展現了技術與民主如何和諧相處,並推動我們邁向更好的未來。<br></br>
[Tristan Harris](https://en.wikipedia.org/wiki/Tristan_Harris)[人性科技中心](https://en.wikipedia.org/wiki/Center_for_Humane_Technology)共同創辦人,《[智能社會:進退兩難](https://www.thesocialdilemma.com/)》主角
> 歡欣鼓舞!這是一次創造力的迸發,讓我們得以一窺眾所期待、充滿人文關懷的高科技未來。<br></br>
[Jaron Lanier](https://en.wikipedia.org/wiki/Jaron_Lanier),虛擬實境發明人,《[誰擁有未來?](https://en.wikipedia.org/wiki/Who_Owns_the_Future%3F)》與《[嶄新時代的黎明](https://us.macmillan.com/books/9781250097408/dawnoftheneweverything)》作者,微軟技術長辦公室首席統合科學家

<br></br>

Expand All @@ -69,8 +64,8 @@

<br></br>

> 《多元宇宙》是一本關於當今核心挑戰的重要著作——在多元中建立協作與共同目標。作者不僅從政治角度,也從科技、經濟等方面,提供了寶貴的洞見。<br></br>
[Julius Krein](https://en.wikipedia.org/wiki/Julius_Krein),《[美國事務](https://americanaffairsjournal.org/)》創辦人兼總編輯
> 在充滿焦慮和分歧的時代,衛谷倫與唐鳳為我們提供了難得的、具體的願景,展現了技術與民主如何和諧相處,並推動我們邁向更好的未來。<br></br>
[Tristan Harris](https://en.wikipedia.org/wiki/Tristan_Harris)[人性科技中心](https://en.wikipedia.org/wiki/Center_for_Humane_Technology)共同創辦人,《[智能社會:進退兩難](https://www.thesocialdilemma.com/)》主角

<br></br>

Expand All @@ -79,5 +74,16 @@

<br></br>

> 《多元宇宙》是一本關於當今核心挑戰的重要著作——在多元中建立協作與共同目標。作者不僅從政治角度,也從科技、經濟等方面,提供了寶貴的洞見。<br></br>
[Julius Krein](https://en.wikipedia.org/wiki/Julius_Krein),《[美國事務](https://americanaffairsjournal.org/)》創辦人兼總編輯

<br></br>

> 在設計、執行和內容上都極具遠見。<br></br>
[Brad Carson](https://en.wikipedia.org/wiki/Brad_Carson)[塔爾薩大學](https://utulsa.edu/)校長,[美國負責任創新組織](https://responsibleinnovation.org/)主席,前美國國會議員和陸軍副部長

<br></br>

> 《多元宇宙》既樂觀又務實,它為 AI 時代重塑民主提供了路線圖……我們不必將自己局限於自由主義或威權主義的願景……走向第三條路……擁抱開放性、多元性和人文精神。非常值得一讀!<br></br>
[Mark Surman](https://en.wikipedia.org/wiki/Mark_Surman)[Mozilla 基金會](https://en.wikipedia.org/wiki/Mozilla_Foundation)總裁與執行董事

4 changes: 2 additions & 2 deletions contents/traditional-mandarin/0-2-找到你的道路.md
Original file line number Diff line number Diff line change
Expand Up @@ -20,6 +20,6 @@

這本書是活動文件。如果你正在閱讀印刷版,它幾乎肯定已經過時了,你可以在 https://www.plurality.net/ 上免費閱讀或下載最新版本。

更重要的是,我們希望你不僅僅把自己視為讀者,而是這個專案的協作者。你可以隨時在 https://github.com/pluralitybook/plurality 上提交問題或修訂(「pull request」),供社群優先考慮或審議。[所有貢獻都會被註明](https://github.com/pluralitybook/plurality/blob/main/docs/Gov4Git%20and%20PMP.md),並獲得如下所述的貢獻者認可和治理權。
更重要的是,我們希望你不僅僅把自己視為讀者,而是這個專案的協作者。 https://github.com/pluralitybook/plurality 網站上,你可以隨時提交問題或修訂(「pull request」),供社群優先考慮或審議。[所有貢獻都會被註明](https://github.com/pluralitybook/plurality/blob/main/docs/Gov4Git%20and%20PMP.md),並獲得如下所述的貢獻者認可和治理權。

如果你看到筆誤,請把它當作邀請。如果你覺得我們錯了,就請糾正我們。如果我們沒有用你所在社群的語言說話,請創造一個版本。如果你不想與社群打交道,這些素材沒有版權,你可以留下你想要的,把其餘的捨棄。不要問「為何沒有人做這個?」你就是「沒有人」。
如果你看到筆誤,請把它當作邀請。如果你覺得我們錯了,就請糾正我們。如果我們沒有用你所在社群的語言說話,請創造一個版本。如果你不想與社群打交道,那麼這些素材沒有版權,你可以留下你想要的,把其餘的捨棄。不要問「為何沒有人做這個?」你就是「沒有人」。
Original file line number Diff line number Diff line change
Expand Up @@ -62,13 +62,13 @@
3. **發展遲緩:**民主國家在公共部門的應用,或是需要公共部門大量參與的資訊技術進展相對遲緩。
4. **未能支持技術持續發展:**與此相關的是,大多數科技專家都認為,公眾參與、監管、支持對於技術永續發展式至關重要,然而民主政府在很大程度上未能解決這些因素遇到的問題,反而把重點放在根深柢固的社會和政治問題 [^14]

2010 年代,公眾和政策制定者對技術的態度明顯轉向負面。雖然社群媒體和網際網路在 2000 年末和 2010 年初被視為促進開放和參與的力量,但是到了 2010 年末,它們開始被社會輿論撻伐,並在某些民意調查中被歸咎為上述許多弊端的罪魁禍首 [^15]。這種態度的轉變也許在在菁英階層的態度上看的最清楚,關於技術的暢銷書占據了主導地位,例如凱西.奧尼爾(Cathy O'Neil)的《大數據的傲慢與偏見:一個「圈內數學家」對演算法霸權的警告與揭發》和肖莎娜.祖博夫(Shoshanna Zuboff)的《監控資本主義時代》,以及《智能社會:進退兩難》(The Social Dilemma)等電影。這些作品左右了公眾輿論與各階層的政治領導人,例如左派的傑雷米.科爾賓(Jeremy Corbyn)和右派的喬許.霍利(Josh Hawley),讓他們對科技行業採取了愈趨悲觀和激進的基調。「科技反感」的興起正擴寫了這些擔憂的存在**(圖示,可能使用谷歌 NGRAMS)**,而「**取消文化(cancel culture)**」的興起進一步強化了這個現象,透過利用社群媒體、社交平台攻擊或降低知名人士的文化價值,並且特別針對科技行業的領袖人士。
2010 年代,公眾和政策制定者對技術的態度明顯轉向負面。雖然社群媒體和網際網路在 2000 年末和 2010 年初被視為促進開放和參與的力量,但是到了 2010 年末,它們開始被社會輿論撻伐,並在某些民意調查中被歸咎為上述許多弊端的罪魁禍首 [^15]。這種態度的轉變也許在在菁英階層的態度上看的最清楚,關於技術的暢銷書占據了主導地位,例如凱西.奧尼爾(Cathy O'Neil)的《大數據的傲慢與偏見:一個「圈內數學家」對演算法霸權的警告與揭發》和肖莎娜.祖博夫(Shoshanna Zuboff)的《監控資本主義時代》,以及《[智能社會:進退兩難](https://www.thesocialdilemma.com/)》(The Social Dilemma)等電影。這些作品左右了公眾輿論與各階層的政治領導人,例如左派的傑雷米.科爾賓(Jeremy Corbyn)和右派的喬許.霍利(Josh Hawley),讓他們對科技行業採取了愈趨悲觀和激進的基調。「科技反感」的興起正擴寫了這些擔憂的存在,而「取消文化(cancel culture)」的興起進一步強化了這個現象,透過利用社群媒體、社交平台攻擊或降低知名人士的文化價值,並且特別針對科技行業的領袖人士。

歐洲和美國的監管機構都採取了一系列行動,包括大幅增加對領先技術公司的反壟斷審查、歐盟的一系列監管措施,如《一般資料保護規則》(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 GDPR)以及《資料治理法案》(Data Governance Act)、《數位市場法案》(Digital Markets Act)和《數位服務法案》(Digital Services Act)。這些行動都有明確的政策依據,未來很可能被採用為積極技術議程的一部分。然而,由於消極的語調、與價值同盟的科技發展相對脫節的現象,以及已發展民主國家的評論家和政策制定者普遍不願意闡述正面的科技願景,這些因素相結合而導致產業受到圍攻的印象。

或許最顯著反映出公共部門對資訊技術關注下降的量化標記,就是公共研發支出佔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例下降,特別在於資訊技術的範疇。這也反映出在大多數的民主進步國家中,即使企業的研發支出不斷增大,圍繞在公共相關的研發占 GDP 的比例卻在近幾十年呈現出下降趨勢。然而,中华人民共和国(以下簡稱為簡體「中国」)的政府研發支出占 GDP 的比例卻大幅增加,並且更是以資訊技術領域為重點**(需要圖示)**[^16]
或許最顯著反映出公共部門對資訊技術關注下降的量化標記,就是公共研發支出佔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例下降,特別在於資訊技術的範疇。這也反映出在大多數的民主進步國家中,即使企業的研發支出不斷增大,圍繞在公共相關的研發占 GDP 的比例卻在近幾十年呈現出下降趨勢。然而,中华人民共和国(以下簡稱為簡體「中国」)的政府研發支出占 GDP 的比例卻大幅增加,並且更是以資訊技術領域為重點[^16]。下圖顯示了美國的情況

<img src="https://user-images.githubusercontent.com/143449799/263823794-025834cd-7d73-43f2-8347-5009ca3d2c8e.png" width="100%" alt="聯邦政府研發">
<img src="https://raw.githubusercontent.com/pluralitybook/plurality/main/figs/data/public_rd_funding/public_rd_funding.png" width="100%" alt="Chart showing the declining trend of federal government funding for research and devleopment while business investment rises">

除了這個量化的故事外,公共部門在「支持」資訊技術發展上的衰退表現的同樣戲劇性。公共部門曾引領了網際網路的出現(美國)、個人電腦的基礎和其他類似專案於民主國家的發展(如法國的 Minitel)。過去的公共部門扮演了至關重要且帶頭推動的角色,今時今日,資訊技術發展上的重要突破卻幾乎都由私部門推動 [^17]

Expand Down
10 changes: 4 additions & 6 deletions contents/traditional-mandarin/2-2-數位民主的日常.md
Original file line number Diff line number Diff line change
Expand Up @@ -10,21 +10,19 @@

### 零時政府

與其他機構相比,零時政府(g0v,發音為 gov-zero)運動更能象徵臺灣的公民社會基礎。g0v 成立於 2012 年,由公民黑客高嘉良(Kao Chia-liang)等人發起[^g0vManifesto],運用「松」、「坑」、「人」三個概念,透過科技與協作改善臺灣的公民環境[^g0vManifesto]
與其他機構相比,零時政府(g0v,發音為 gov-zero)運動更能象徵臺灣的公民社會基礎。g0v 成立於 2012 年,由公民黑客高嘉良(Kao Chia-liang)等人發起,運用「松」、「坑」、「人」三個概念,透過科技與協作改善臺灣的公民環境[^g0vManifesto]。源於對政府數位服務品質和資料透明度的不滿,公民黑客們抓取政府網站(後綴為 gov.tw),並且建立更好用、更鼓勵全民參與的版本,發表在 g0v.tw 上

[^g0vManifesto]: [零時政府宣言](https://g0v.tw/intl/zh-TW/manifesto/zh-TW/) 將 g0v 定位成「無黨派、非營利、草根集結的公民運動」。本書作者之一貢獻的[「萌典」](https://moedict.tw/) 是 g0v 早期的專案之一。

源於對政府數位服務品質和資料透明度的不滿,公民黑客們抓取政府網站(後綴為 gov.tw),並且建立更好用、更鼓勵全民參與的版本,發表在 g0v.tw 上。

g0v 的「公民黑客」精神濃厚,強調「放碼過來」,直接用程式來溝通的行動力,讓它迅速躍升為全球前 3 的知名公民黑客社群。g0v 獨特的命名方式,將政府(government)的 "o" 換成 "0",象徵著從零開始重新思考政府的角色,以及對數位原生世代的認同。這些「分叉」版本的政府網站(例如下文將提到的口罩地圖),往往更受到社會支持。在 318 運動後,張善政等政府官員,開始將這些設計「合併」回政府服務裡[^TWReporter]

[^TWReporter]: https://www.twreporter.org/a/g0v-civic-tech-community

<img src="https://raw.githubusercontent.com/pluralitybook/plurality/main/figs/g0v-venn.png" width="100%" alt="g0v-venn">
<img src="https://grants.g0v.tw/power/images/icons/g0v%E7%B5%84%E6%88%90.png" width="100%" alt="g0v-venn">

公民黑客與非技術性民間團體的定期互動,被稱為「jothons(揪松)」。雖然黑客松在世界許多地方都很常見,然而 g0v 實踐的一些獨特之處,包括參與者的多樣性(多數為非技術人員,男女比例幾乎完全平等)、處理民間問題而非商業成果,以及與許多公民組織的密切協作。
公民黑客與非技術性民間團體的定期互動,被稱為「jothon(揪松)」。雖然黑客松在世界許多地方都很常見,然而 g0v 實踐的一些獨特之處,包括參與者的多樣性(多數為非技術人員,男女比例幾乎完全平等)、處理民間問題而非商業成果,以及與許多公民組織的密切協作。

不要問為什麼沒有人在做這件事。你就是『沒有人』!」這句口號使 g0v 社群被稱為「沒有人運動」。這些特點也反映在上圖中用來解釋該運動意圖的示意圖中。正如我們將在下文中指出的,本章的許多公民倡議都是從 g0v 出發,或與其緊密關聯。
不要問為何沒有人做這個,先承認你就是『沒有人』!」這句口號使 g0v 社群被稱為「沒有人運動」。這些特點,也反映在上圖中用來解釋該運動意圖的示意圖中。正如我們將在下文中指出的,本章的許多公民倡議都是從 g0v 出發,或與其緊密關聯。

### 318 運動

Expand Down
Loading

0 comments on commit 7e492f8

Please sign in to comment.